真的只有老了才可以这样生活吗。
我以为是我老了,现在已经趋向于花花草草,看书,喝茶的老年生活。我将它称之为老年生活。
这也是之前我们这一代人一直认为的向往的退休生活。和朋友间讨论的话题也是怎么养生,如何保健。朋友圈晒的也都是美食,喝茶,花花草草。偶尔在附近的小花园晒晒太阳,看看喷泉。在自己的家里搞一盆插花,画一副手绘,分享一首好歌,顺便再偷瞄一下美女帅哥。
这才真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无论未来怎样,今天的生活都是自己的。
如今能打开与这个世界联络的两个媒体是手机与书本。最近我发现充斥着手机和书本很多的小视频可以看到无论青年老少,许多有钱的将房子卖掉,再到村里去置办房产,搞成各种中式的亭台楼阁。没钱的也是找一小院儿,甚至出租房里废物利用,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当然,背后的辛苦与生活的不便利,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一派大好的田园风光。生活过的精致,有序,有灵魂。远离都市喧嚣,修心养性,在有限的范围内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
诗歌源于爱和生活。生活美好,就是诗和远方。
有一句著名的话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和远方。现在这话应该改一改了,苟且的不是生活而是心灵。
今天早上看了两篇英文文章。居然发现国外的很多人很早也是这种想法。顺着这个思路,我居然完美的完成了两篇完型阅读。事实告诉我,不要去选择梦想,不要去考虑未来,生活就是现在。如果按我们以往的思路去做,那就大错特错了。
希望这不是一股潮流之风。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这一代年轻人的取向来看,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努力,为下一代孩子创造一片自然的天空。而不像他们这迷茫的一代。
对世界充满好奇,热爱。领悟生活的真谛。
让孩子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在自然状况下,掌握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感受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去约会相亲。坐在咖啡馆里,穿着高档的衣服,对贫穷的人嗤之以鼻。贫穷这个词只限于对物质而不能用来形容人的精神。
如果人类也像植物一样生活,只需要阳光,水分,土壤。那一切就会简单很多。
这个世界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错纵复杂。理性思维的人用他们的思维推动整个世界,科技就在前进,我们要去接受很多的新事物,融入这个先进的世界。我们只有在这个漩涡里跟着旋转,没有资格对这个未知的世界评判。而感性的人用他们的思想指引着我们向往一种自己自足,无欲无求的自然状态。他们宣扬要抛却所有迷惑我们双眼和大脑的这些新事物。比如控制了我们的现代化的手机,电视,电脑。控制了我们思想的所谓的梦想,追求,未来。可是不这样生活,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有一种富有叫物质上的富有。另外一篇文章就说的是夫妻两个对家里堆满了电器。琳琅满目的各种人造物品充满了厌倦。于是把房子卖掉,去了山里买了一套房子。身边有泉水可以饮用,可以提供日常的一些生活。自己种了蔬菜,建了大棚。还有地窖可以保存这些蔬菜水果,粮食。一切回归一种原始。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当我们接受阳光,土壤与水的恩赐,获得种种的时候我们心存感激,心存感恩。而不是无休无止的索取与探求贪欲却永不满足。
在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法则里,我们学会了尊重。在彼此目光的焦注和心手相牵中我们回归了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