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系列思考(一)
文/东军
十一小长假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照例又回乡下帮岳父家摘苹果袋了。
作为两边老人都在农村的上班族,每年的五一、仲秋、十一长假,与其说是国家赏给我们的法定休息日,不如说是让我们回家帮老人干活的劳动日。这么多年,虽心有不甘,却也认命并习惯了。
原因很简单,一句话:谁让咱是农民的孩子呢!
矫情!回农村干活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们想去还捞不着呢!纯粹的城里人会一边艳羡地欣赏着你在朋友圈里分享的美照,一边悻悻地对你发出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叹。如果关系特别好的话,还会加上一个白眼。
是啊!农村景色的确不错,土产够丰富,蔬菜也够绿色,但若地只有三分,果树只有几棵,农活只需干上几天就完,那自然是极好不过且富有乐趣的。但真的不是啊,现实是:地有好几亩,地里待收的庄稼一眼望不到边,那几十上百棵果树上的苹果正瞪着眼,眼巴巴地盼着你不停地给它们穿衣服、脱衣服、摘回家、装箱、拉到市场上呢。地里的农活,仿佛永远也干不完,每次不把你累个半死不算完。
所以,几乎每一个从农村大地里出来后的孩子,看到农活,心里总是既亲切、又害怕。常有一些有孝心且有抚养能力的孩子,总力图劝说老人们放弃耕种,然似乎没几个老人听从的,老人们最常见的拒绝理由是:舍不得,习惯了。
既然舍不得扔,好吧,那只有继续干吧,有空陪他们一起干吧。以至于这么多年,每逢小长假,在全国人民都堵在高速路上、挤在各个景点痛并快乐着时,我们却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地奋斗在地里。一样的寸步难行,却不一样的心情。没办法,人和人之间的命运,差别就这么大,而这种差别往往就是一瞬间的选择或被选择的结果!
有时心里也实在有些郁闷,甚至愤恨,为老人们近乎愚蠢的固执。城里像他们这样岁数的老人早退休安享晚年了,而他们却还为多收一粒麦、多收一个果,锱铢必争地拼搏在地里,甚至逢节假日,还眼巴巴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帮忙。而如此辛劳一年,他的最后的收获却换不回几个钱。这样的付出,值得吗?有必要吗?
某年某日晚,当我们几家人干完活凑在岳父家胡吃海喝时,酒壮人胆,有人为此对老人提出了批评,有些喝多的岳父终于忍不住道了实话:其实,不是我太抠门,就想挣那两个钱,主要是我们想趁能干的时候再干点,尽量不用你们,你们各家都有各自的难处,用钱的地方又多……
哦,原来这样。过去,老人们拼命干,是为了生存,为了挣钱养育家庭和孩子;今天,他们这么干,是为了不给他们已成家立业的孩子们增添负担!多伟大而深沉的爱啊!辛劳一生,无怨无悔,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人世间,也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这样深沉、令人动容!而这,却往往是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们很少思考和懂得的。
今天,我又一次站在地里,尽管腰也酸、背依痛,灰尘满面。但我的心中却再没有了往日的诅丧和抱怨,在我眼中,老人们耕作的这片土地,已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幻化成一片美丽的人间天堂!这里没有辛劳,只有温暖和爱!
国庆节快乐!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我的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