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七下历史课本每一单元都有一个重点内容,即民族关系,内容众多,学生掌握起来容易混淆。

一、隋朝(581-618年)

1. 民族关系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 主要政策与事件: 

  分化突厥:隋文帝采用“离强合弱”策略,分化突厥为东、西两部,削弱其势力。 

  边疆管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联系,为唐朝经营西域奠定基础。 

3. 影响:促进了北方边疆的短暂稳定,为唐朝民族融合提供条件。

二、唐朝(618-907年)

1. 民族关系特点: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多元融合,“天可汗”体制下的民族共同体。 

2. 主要政策与事件: 

  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羁縻府州:在边疆设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如设置机构安西、北庭都护府)。 

  军事与交流:与回纥(回鹘)联合平定安史之乱;突厥、契丹等族内附。 

3. 影响:推动“胡汉交融”,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化圈初步形成。

三、两宋(960-1279年)

1. 民族关系特点:政权并立,战和交替,经济联系加强。 

2. 主要政权与事件: 

  辽(契丹):澶渊之盟(1004年),宋辽以岁币换和平,开设榷场贸易。 

  西夏(党项):宋夏和议,西夏向宋称臣,换取岁赐。 

  金(女真):靖康之变后南北对峙,岳飞抗金,绍兴和议划定疆界。 

3. 影响:经济互补(茶马互市)促进边疆开发,但军事弱势导致中原政权压力增大。

四、元朝(1271-1368年)

1. 民族关系特点:蒙古族为主导,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 主要政策与事件: 

  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分明,加剧民族矛盾。 

  边疆治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3.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回族形成),但高压政策激化社会矛盾。

五、明朝(1368-1644年)

1. 民族关系特点:防御为主,强化边疆管理。 

2. 主要政策与事件: 

  北方蒙古:修长城、设九边重镇;土木堡之变后与瓦剌议和。 

 东北女真:设立奴儿干都司军政机构

  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后期“改土归流”加强控制。 

  西藏:封授法王,建立朝贡关系。 

3. 影响:维护了边疆稳定,但保守政策限制民族交流。

六、清朝(1636-1912年)

1. 民族关系特点:多元一统,奠定现代中国疆域基础。 

2. 主要政策与事件: 

 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派流官治理。 

  蒙古:联姻会盟,建盟旗制度分化管理。 

  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 影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总结: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 交流方式:从战争冲突为主转向政治管理、经济互补和文化融合。 

2. 治理体系:从羁縻政策到直接管辖(如改土归流、行省制)。 

3. 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清朝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飞之死无疑是一个沉重且引人深思的话题。岳飞,这位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精忠报国...
    久念久念阅读 28评论 0 0
  • 知识点分类专题总结【一、时代特征】1.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宋元: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交融发展)3...
    智趣亲子读阅读 601评论 0 1
  • 《消失的她》 《消失的她》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观影后仍思绪万千的悬疑犯罪片。影片以独特的叙事、精彩的表演和巧妙的制...
    珍妮317阅读 49评论 0 2
  • 脱髓鞘疾病是一组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星语悠云阅读 21评论 0 0
  • 脱髓鞘疾病是一组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阅读 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