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得东西挺杂的,不过其实都算给脑子吃的东西,我觉得可以适当分分类。
首先是综艺类,可以将它归为薯片,咔嚓咔嚓吃着很爽,甚至有点上瘾的感觉,非常适合打发时间。最近全网在追《再见爱人》,每次开播当天就能占据大半热搜,群众吃瓜乐此不疲,但有时候也会觉得剪辑总有某种意图,它刻意拼接出的某种事实,未必是事情的全貌,但可能事实没那么重要,能引发甚至煽动你的情绪才是更加重要的。剧情的反转就像薯片的调料一样,并不是一味的咸,有的淡有的咸,这样才能让你的手忍不住一直去抓,跟永动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不过就算薯片也还有高下之分的,最近吃过最高级的薯片应该是《黑白厨师:阶级料理大战》。立意之深刻,制作之精良,超期待能出一个本土版!
然后是一些剧集,可以将它们归类为水果。比如近期为了学英语重新开始看《老友记》,非常经典的情景剧,百看不厌。而且不同阶段去看的心境都不太一样,能咂摸的层次非常丰富,说是千滋百味也不过分。就像你喜欢吃的某种水果,任何时候想吃的时候,味道都一样好,甚至对身体还有些好处。
再者是一些文学作品,我愿意称之为鸡汤,不是速食的,而是货真价实的。它是能真正入心的东西,搅动的是你更深的情感,而非浅层的情绪。它很清淡、细腻,又润物细无声,常常也是熨帖无比,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或是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幽微情感,它能以最精准的文字帮你呈现出来。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很难被视频所取代。同时制作它的工序也常常更费时费力,文字浓缩的信息量是远大于视频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红博主大V开始写书的时候,反而乏善可陈。
最近看到最喜欢的作品是顾湘的《老实好人》,它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没有主角光环,是一些和你我一样普通甚至有些边缘的人。但普通并不是面目模糊,实际上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波澜壮阔的。《敬老卡》这个故事描述的是一个浦东乡下老人乘公交车去苏州旅游漫游一天的故事,而他这一天坐的这些公共交通,用的是他的老年卡,所以是不花钱的,再过不久,老年卡可以免费乘车这个政策就要取消了,改成给老人发一百五十块钱交通补贴。他要趁政策改变之前乘免费公交再到处看看玩玩,实现最后的“旅行自由”。这一天他总共坐了53站地铁、194站公交车,他会随身携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下在路上的所见所得,往往只有几个字,但很认真。这一路上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遭遇。如同他一生的缩影:既平凡,又了不起。实际上一个人活几十年,总归有不少风风雨雨的,能挺过来而且还保持这样一个健康、踏实、对生活有热情的状态是很难得的,人活到到老本身就是一次了不起的远足之旅。
最后是一些演艺,可以把它们归类为鹅肝鱼子酱,非常高级,但偶尔尝得到。比如芭蕾舞剧《斯巴达斯克》和《舞姬》,非常古典的艺术形式,在剧场里的严肃氛围本身也是一种仪式感,要求你打起精神认真对待自己要观看的东西。看完以后确实非常震动,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是需要人类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会怀有敬畏之心。崇高是美的本质之一,心灵常在这样的氛围下浸润,人不容易变坏。而且确实是开眼界的,人的口味确实会有偏好,前提是你得尽量尝过足够多的东西,特别是有机会一定要吃点好的,上限往往也能决定你的下限。
信息爆炸、信息茧房以及碎片化,我对信息处理一直有些焦虑的。偶尔也会刷各种社交软件,划拉着“猜你喜欢”不知不觉就过了好几个小时,但回过头来根本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可能脑子和身体一样,本能也是喜欢吃垃圾食品的,但正如吃的干净才会瘦一样,守脑如玉,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才可能清醒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