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2019年◆书评◆第08篇
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却说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知道‘自己多么无知’ ”。
然而说起苏格拉底,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事实也的却如此,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即哲学之父。
这样的一个在我们眼中充满着学识和智慧的人,他却说自己是无知的,这不是很矛盾的一件事吗?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呢?这就需要说到另外一个人——拉姆斯菲尔德。
拉姆斯菲尔德是美国国防部部长,2002年有人问他“伊拉克政府向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提供援助一说有何证据”时,他这样回答:
“首先存在知道自己知道的'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然后存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另外还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
简单来说,这两个人强调了一个观点:无知之知!看到这里,你可能想大吼一句,你在说什么,我完全不明白!!!我想说,这就对了,比如在我今天说到“无知之知”之前你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那么就是对它无知,那么如果你甚至都没意识到你对它的无知,那么就是所谓“未知的未知”。
说回正题,为什么会说到无知这个话题,是因为一本书,第一本我给到5星好评的工具书。为什么给5星?因为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工具书,它不仅提供了某种方法和工具,最重要的是书中说到的无知之知”的概念打破了我的思维壁垒。
打破思维壁垒有多重要?你可以想下,如果人不能打破思维壁垒,那么就不会有飞机的出现,也不会有各种各种创新性的发明出来。
在现代的工作生活中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不能打破思维壁垒的设计师,他就只能遵循旧的设计模式,永远无法创新,代换到其他职位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作者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壁垒,那就意味着他的写作只能遵循旧的模式,而没办法创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跳出思考边框,创造全新视角,全面强化你的思考力,这就是《高纬度思考法》一书所要表达的内容,它的副标题是《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本书介绍了跳出已有认知框架,从只会解决问题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学会提升视角或思考维度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细谷功,商务顾问,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他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咨询师,专门为企业进行诊断提升的。
《高维度思考法》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1、认知的的3个层次;
2、蚂蚁思维和蝈蝈思维;
3、提高思考纬度的3个方法。
在文章的一开始,从苏格拉底和拉姆斯菲尔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提出同样的观点,即认识存在着三个领域(层次),分别为:
已知的已知——你已经知道你自己知道的,比如知道某个问题,也知道它的答案;
已知的未知——你已经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比如知道某个问题,但还不知道答案;
未知的未知——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连问题也都不知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是处于图中的第一或第二个圈内思考,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从以往的经验、已有的认知框架去寻找解决的方案,但其实还有一个更高的纬度-未知的未知需要我们去认识到,这才是从被动解决问题转到主动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关于便利店的思考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做一下:
【问题①】 “列举便利店里出售的东西” (限时一分钟)
【问题②】 “列举便利店里不出售的东西” (限时一分钟)
第一个问题只要我们想一下以往去过的便利店就可以回答出来;重点是在第二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我当时的第一想法是想到不是便利店的店铺,比如服装、菜市场等等,然后我才发现我的思维被固定在了东西,或者说被便利店里有的东西固定住了,所以我想到的也仅仅是有形的,同样在出售的东西。
但是实际却是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想到,比如所有能看到的东西,森林、野生动物,比如无形的服务、而书中给出的答案更是出人意料,书中是这样写的:
仙女座星系、宿醉、助动词、希格斯粒子、邪马台国、跳蚤的心脏、长生不老药……倘若进一步发挥想象力,还有迪士尼乐园的百年免费门票、无人能解的微积分、青春的苦涩回忆、跟源赖朝的握手券、奔跑时速高达 200 公里的蟋蟀……
我们同样用一张图来表示,看到下图你是不是觉得回答问题的人很有创意,为什么我们却不能想到?这就是作者想要说的跳出原有的认知,不要让已知的未知成为阻碍,要要从一种更高的纬度去思考,成为能主动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的人。
既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来了解这两种模式是怎样的,区别又在哪里,作者把这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蚂蚁思维”,发现问题的思维成为“蝈蝈思维”。
蚂蚁和蝈蝈的类比来自于寓言故事:在夏天辛勤劳动的蚂蚁,储蓄财富(粮食),到了冬天就可以安然度过;在夏天唱歌、跳舞娱乐的蝈蝈,到了冬天就会陷入困境。
二者的不同特征可归结为:“存量vs.流量”、“封闭体系vs.开放体系”、“固定维度vs.可变维度”这三个根本要因。
1、“存量vs.流量”
蚂蚁重视存量即粮食,储存起来,如果用知识来替换,那么就是指把知识当成存量的思维方式的人。简单说就是抱着存储知识,囤积的想法,比如我们目前无休止地保存电子资料、购买课程为了将来而准备的思维。
蝈蝈重视流量即有了立即用掉,如果用知识来替换,那就是重视“无知、未知”,可以为了生成新知识,将旧知识用掉就扔。简单说就是不断主动去探索未知,思考问题,出现某种新情况,当不能用现有的只是去解释的时候,他们就会果断抛弃旧知识,开始进行新的思考。
知识是会过时的,是在不断跟随情况重置的,如果总是抱着囤积的想法那么只会落后。就好比女孩子买衣服,当你考虑的不是适合、目前能用的,而是看到模特穿的好看就买,却发现自己穿不了,告诉自己等减肥了就可以穿。
然而衣服是会过时的,等到你减肥成功,也许原来好看时尚的衣服已经过时,又需要重新买了,所以选择当前合适、能用的才是蝈蝈的使用才是意义的流量型思维。
2、“封闭体系vs.开放体系”
蚂蚁是有巢,并以巢为中心活动,也就是说它它是在框架内进行思考的封闭体系,属于内向型思维,主要特征有:A、观察对象已被画“线”(巢的定义);B、存在内外之分(巢内、巢外)。内外之分,是以“包括自己”和“不包括自己”来区分的,也就是以“主观”为中心去思考的。
蝈蝈是没有巢的,它的思考没有局限在框架之内,属于外向型思维,拥有客观看待自身的视角。
两者的区别如下图:
3、“固定维度vs.可变维度”
想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一张图来理解: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蚂蚁的活动范围只能是前后左右的平面范围(二维世界),而蝈蝈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跳跃,增加了高度这个纬度,也就是活动范围是前后左右上下(三维世界)。
将这种特性类比到思维上,又要如何理解呢?那就是能不能从元视角,也就是上位概念去进行思考。对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我们可以用下图和一个例子来进行理解。
比如一家汽车公司,现在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是如何体现的?
蚂蚁的思维将是针对产品各方面的性能和规格进行研究和比较,即在现有业务指标、产品体验、运营效率甚至是营销模式上数据上超过其他公司,使产品在这个领域内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以赢过竞争对手。
蝈蝈的思维却是寻找根本性能满足客户的新变量,而不在于在原有的功能上进行增减,它是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创新。
当然,这两种思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这样的区分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当一个公司的创立之初一般都是开放式的体系,所有的一切都是等待定义的问题,当逐步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流程)就会转变成封闭型的体系。
开放式的体系(蝈蝈思维)是开拓性的思维,而封闭型的体系是只需要按照规章制度、流程等执行。比如上司培养下属,一开始要让下属在自由度低的情况下,先记住要如何工作,随着能力的提升,再增加自由度,即决定权,允许下属慢慢去接触和挑战新的工作难度。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已经了解到两种思维模式的定义和区别,那么接下来作者在书中给出了3个如何提高思维纬度的方法,分别是:抽象化、类推;思考的“轴”;Why型思维。
1、抽象化、类推
抽象化即从观察到的许多不同事物之间提取出相同的特征,作为解释某一类事物的定律或概念。
例如:买3支圆珠笔和2支签字笔需要660日元,买5支圆珠笔和3支签字笔需要1050日元。1支圆珠笔和1支签字笔的价格各是多少?
一般,我们会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式,比如设1支圆珠笔的价格是x,1支签字笔的价格是y,那么3x+2y=660,5x+3y=1050。
上面这个解题的方程式就是抽象化的产物。
类推是抽象化的一种应用,从表面不同,但结构类似的其他领域借鉴创意的思维。如果你能从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之间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那么你就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例如:1997年,Netflix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因为租赁电影DVD拖延了归还,被要求付出相当于该影碟三倍价格的费用。这笔费用相当于他去健身房一个月的费用,而且健身房还不限时,想锻炼多久就多久。他生气地想,把健身房的收费模式用于租赁DVD会如此?结果是通过采用的这种包月制度,Netflix在美国实现了飞速发展。
这个就是使用抽象化的类推思维诞生新商业模式的事例,它的步骤是,首先从“用户的不满”开始(顾客需求的具体表现方法之一),将本属于个人经验的非常具体的事象(大概在心里)抽象化,在这个层级上从远方借用其他业界的定价方法这一“模式”,然后再落实到DVD的租赁。
2、思考的“轴”
思考的“轴”是指解释的方向性,也就是观察是事物的视角或方向,然后根据这个“轴”对事物进行抽象化和分类。比如一开始的便利店问题,从价格和尺寸上进行思考,“价格”、“尺寸”都可以成为轴。
轴一般可以分为这三种,一是能够定量的轴,比如时间、价格、尺寸这一类可以直接用数字表示的轴;二是定性的轴,在这里根据归纳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立轴和框架型轴。
能定量的轴,往两边延伸分别对应无限大和无限小。对立轴也是一样的模式,但是往两边延伸对应的是作为对立的概念,比如左和右,上和下,保守和创新等等抽象性的词语。框架性轴,框架即通过经验法以归纳式提取的轴,比如“4C营销理论”就是一种框架。
“4C营销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设定市场营销组合四要素: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顾客满意是第一位,其次是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是顾客购买过程的便利性,而非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3、Why型思维
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有利于拨开繁杂的现象发现事物问题的本质,同样可以从低维度问到高维度。
比如你是主管机器的,某天有台机器突然停止转动,你第一反应的问题是:“为什么机器不转了?”有人告诉你:“工作负荷太大,保险丝烧断了。”进一步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负荷过大?”一检查发现,原来是轴承部分不够润滑。继续问“为什么轴承不润滑?”因为轴承的油泵吸不了油。再追问“为什么油泵无法吸油?”因为它被磨损过度,功能受损害了。
问到这里,才是机器不转的真正原因,假如你没有追问,那么你很可能只是换了保险丝,而结果保险丝不断烧毁,机器不断损坏,最后付出的不仅是损失了机器,还有时间成本等等。
由此可见,不断追问“为什么”,才能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才能站在更高的思维维度上思考。
在《高纬度思考法》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认知的3个层次,利用“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做类比,详细讲解了蚂蚁思维和蝈蝈思维的区别和运用,并给出了3个可以提高思维纬度的训练方法,帮助我们全面提升拓展思维,更好地去适应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
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难,因为解决问题是技术性的,而提出问题则是革命性的创新。学会跨过思维的墙壁,做那个主动提出问题、定义问题的人,才是面对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浔潆碎碎念:篇幅原因,文章对书里的很多内容都不能细致展开,建议对思维拓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书,真是一本不错的打开思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