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管是脖子上的瘰疬,乳房上的痈肿,还是眼睛胀痛,以及周身的结节,只要是肝郁化火的都可以看成是肝气郁结的产物。
发现两种中草药对散结有不错的功效,摘录了一下,放在此处,方便有需要的朋友,没有写的很详细,需要仔细研究的请自己查阅更多的资料(比如:草药的产地、特性等)。当然,无论使用哪种药,都应依据病情和检查结果,遵照医嘱使用。
1. 猫爪草
《中国药典》:“甘、辛,温。归肝、肺经。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猫爪草具有化解痰浊,消散郁结的作用,同时这味药性温,既不会太寒,也不会太热,很适合结节人群的体质。无论是有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乳腺结节以及肺结节都能起到治疗作用。
用法:
内服:猫爪草,水煎后或者沸水冲泡后,代茶频饮。
外敷:调成药膏外用,打成粉用黄酒调成糊,敷在对应的患处。
1+1>2 的效果:内服+外用效果会更好。
用量:
15~30g,单味药可用至120g。渴了就喝,不限时间和次数。
参考资料:
[1] 知乎文章:猫爪草——中药里的散结小能手,取材简便,散结效果好!
[2] 百度百科:猫爪草
2. 夏枯草
《本草从新》说,夏枯草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似乎从头到脚的包块肿结它都能管。
《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盅,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夏枯草性味苦辛而寒,能入肝胆二经,清热散结,一般直接生用即可。古代中医常将其用于瘰疬、肝火目痛、头昏目眩诸证。
1)消瘰散结:
古代中医所说的瘰疬,主要就是颈部的一些小结节,可能和现在说的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有关;此外,古人所说的瘿瘤,和现在的甲状腺肿大相似。
夏枯草在这两种情况里,基本为必用之品。一般和何首乌、玄参、生牡蛎配伍,代表方剂如消瘰丸加减。
2)清热明目:
这也是夏枯草用得最多的一个场景,肝经风火导致的眼睛红肿发痒流泪,夏枯草常与菊花、蒲公英、荆芥、黄芩等配伍。如果眼痛却经常流冷眼泪者,夏枯草常与香附配伍。
对于肝藏血不足、肝虚引起的眼珠疼痛,雀盲夜盲等证者,夏枯草常与当归、白芍、甘草、玄参等配伍,方如夏枯草散。
3)平肝潜阳:
这也是夏枯草用得较多的地方,尤其现在所说的高血压,辨证属于肝阳上亢者,经常会有头痛耳鸣、眼花、烦热汗出、性情急躁、失眠等现象,夏枯草常与决明子、天麻、钩藤、鸡血藤等配伍。
4)清热解暑:
表面上,夏枯草似乎清热之力不强,但由于其苦辛而寒的性味,疏风清肝的特点,夏天用夏枯草泡茶,就是很不错的解暑佳品,如夏桑菊。
用法:
内服:水煎服;或者单用夏枯草熬成膏内服。
外敷:夏枯草熬成膏后,剩下的膏药外涂在患处,它可以拔毒。
用量:
单味夏枯草汤夏枯草30克,每日1剂。
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说得是每种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夏枯草也不例外。《本草通玄》记载:“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说明夏枯草主要的副作用是针对胃部的,不过与参、术等热物一起服用,才不会因久用而有弊端。因此,久服夏枯草其皂苷成分对胃有刺激性。
此外,夏枯草属于寒凉之物,所以“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或患风湿的人喝了会出现副作用,使病情加重。有的人用后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皮肤麻疹、丘疹或红斑、全身瘙痒,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腹痛、腹泻、心悸等。
参考资料:
[1] 知乎:正值夏天,认识一下夏枯草,有哪些养生功用
[2] 微信“汉古经方”公众号:一味中药通治各种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乳腺结节
[3] PCbaby 百科: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