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时候,必先从某自然中受得一种灵感,然后从事表现。全无何等灵感而动手刻划描写,其工作不成为艺术,而仅为匠人之事。倘学画的人只知多描,学诗的人只知多作,而皆闲却了用心用眼的工夫,其事业便舍本而逐末,而事倍功半了。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可知艺术完全是心灵的事业,不是技巧的工夫。 仅乎技术不是艺术,即必须在技术上再加一种他物,然后成为艺术。这他物便是“艺术的心”。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远胜于前者了。因为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于此可知“艺术的心”的可贵。 这段文字印象深刻,属于摘抄。作画之人,就拿孩子来说,我们看孩子的画,画的很像,很工整,可是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情感,缺乏灵气。书中这样说,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不是实用的。 画家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见的美,不是教人一种知识;看画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不可用知识去探究其实用。真的绘画,除了表现与欣赏之外,没有别的实际的目的。
书中有一节是《渐》,感触也很深。一年一年,分分秒秒,渐是让人感觉不到时间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误以为不变,其实当我们感觉到变的时候,已经在追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