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爱花,最爱莫过于桂花。身为女儿身,长辈们取名时就着出生的季节自然会想到大自然中的精灵——花儿。因此,名中有荷。青春年少时对长辈们取的名中之花,全无欢喜之意。一是自己也没有见过真正长在荷塘里不妖不艳的荷花;二是荷花乃佛教中的圣洁之花,偶尔见之也是在佛事活动中。觉得那花,似乎有些离我太远,更有些高不可攀的感觉。
记得一次,因为别人奚落了一句“怎么莲花都没有见过”,而一直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到公园看到池塘里羞答答地开着一朵朵粉的、黄的、红的、白的睡莲时,才发现自己的生命之花如此美丽,竟然不顾死活地跳进池塘偷采了一支淡黄色的睡莲。那朵花,让我感觉拥有了全世界。水中花,离开水,枯萎得很快,还没有回到家,花就嫣了。甚是心疼!正是应了周敦颐老先生那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轻易采花。爱桂花是因为桂花细腻而沁人的香味和那小小的朵朵花儿。小小的花儿像一粒粒的金子,尤其,花香四溢的时候正值金秋时节。金秋月圆夜,在天井里泡上一壶烤茶,赏着月儿、吃着饼儿、闻着远处飘来的桂花香味儿,中秋佳节过得就是这样惬意。因此,一年中那么些年节最喜欢过的就是中秋节,漂泊异乡的我一直怀念着那样的中秋节。是因为中秋节的甜蜜喜欢上桂花还是因为桂花香了中秋节,说不清也道不明,总之,桂花和中秋节都喜欢上了。现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桂花开,可骨子里偏执地喜欢八月桂!
高中时,读到一篇文章《荷塘月色》。喜欢得不得了,每天语文早自习都会先拿出来读上两边,一边读一边遐想着和朱自清老先生漫步在燕园的荷塘边看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个美啊,真是陶醉!从那以后,我更深刻的爱上了我的生命之花,经常以莲的生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作为为人和处世的准则。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自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生活有喜有悲、有起有落、有红有黑、有酸有甜,我却没有学会荷花的“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性。物欲横飞,尽显虚华,自己也暗流涌动,似乎再也坐不下来静静地看上一本好书。车子、房子、票子总是有一样还想着另一样,欲望无穷无止地膨胀。每天睁开眼想起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下一个欲望(说得好听点叫实现下一个目标),似乎很忙,却不知道忙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有一天,在自己工作多年地方发现一处池塘,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是在早晨来到荷塘,朱老先生是在月色下。我看到荷塘上面洒满阳光,阳光下的荷塘不是“像笼着轻纱的梦”,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荷花远离喧嚣的城市,静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淡然、清雅。能够如此淡然,是因为荷花知道自己的价值,她不怕错过花期无人赏,花期过了,莲蓬里满是累累的莲子等人采;莲子采完,满塘的枯枝残叶也是药,还有深埋淤泥之下的节节鲜藕可以满足人们舌尖上的享受。
一份淡然,来自于对自身价值的信心;一份清雅,来自于自我的准确定位。人生应是如此,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切不可迷失了自我,在浮躁中虚无了自己。
生命如荷,一份淡然、一份清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