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我为你写诗。
用南华院的古老,作为浙大的沥史。
南华院
用求是鹰的标志,作为浙大的旗帜。
求是鹰
用钱塘水的闪亮,作为浙大的文字。
钱塘之水到浙大
一走进浙大的紫金港校区,就能望见那一块巨型红褐色太湖石上面刻着老校长竺可桢亲笔题写的四个金色大字——“浙江大学”。
在浙大学姐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了浙江大学有七个校区,悠久古老的之江校区,依山而居的玉泉校区,华水而建的华家池校区,芳草如茵的西溪校区,钱塘湖畔的海宁校区,现代化的舟山校区,以及我们所身处的目前最大的、最时尚的紫金港校区。
在参观浙大校史馆的时候,我们了解了呕心沥血的浙大西迁路。从1936年4月到1949年全国解放,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长达13年之久,他为这大的发展弹精竭虑,呕心沥血,尤其是抗战期间,他率领这大师生举校西迁,历尽艰辛,行程2600余公里,足迹遍及浙、赣、湘、桂、粤、闽、黔等,先后在浙江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于1946年5月返回杭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炮火中弦歌不缀,为中华民族保留和培养了一批科学文化精英,在沿途的穷乡僻壤中,撒播下现代文明的种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参观了浙大之后,我的内心感触极大。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考上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