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讨厌的勇气》的续集,《幸福的勇气》探讨的是人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出现一种怪异行为。一旦社会上出现极端现象或者穷凶极恶的人,某些媒体就喜欢抓住话题做深入报道,围绕个人成长中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来映射其必然结果。这虽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带来一些反思,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开脱?在阿德勒心理学中,人应当是自立的、成熟的,应当活在当下,无论经历了怎么样的过去,都不该以“受害者”自居,自己的人生由自己选择。回归到个人,让每个人都正视自身,并清楚要为自己当下的行为负责,是阿德勒的结论。
朋友家的小孩目前读初中,正处在叛逆期,父母颇为头疼。他们觉得,不能不夸赞孩子,不然就会让孩子觉得被忽视、不被爱,也不能对孩子毫无要求,否则会养成毫无责任感。这一点,阿德勒给出的观点是,对待孩子,既不应该批评,更不应该表扬,而应该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因为褒奖带来竞争,权威带来暴力。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我们通过交友看见他人、听见他人,感受他人;
有人说,人生有三件难事,第一件是承认父母是个平凡人,第二件是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第三件是承认我们的孩子是个平凡人。在年幼的时候,父母在我们眼中无所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又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一切,而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又卷入了鸡娃的行列。阿德勒告诫世人,我们要承认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并且要甘于平凡。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考验,逃避这些考验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家有两岁小儿,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在家里跑进跑出,看到好奇的东西就去探索,看到害怕的东西就躲到爸妈的怀里寻求庇护。因为打翻了爸爸最喜欢的杯子,爸爸将他狠狠教育了一顿,嚎啕大哭了几分钟后,妈妈从厨房端来好吃的水果,他立刻开心地扑过去,还不计前嫌地将东西跟爸爸一起分享,前一刻的不开心早被跑到了九霄云外。在他小小的世界里,有一本账簿:爱就是陪伴,谁陪伴他更多,他就更爱谁。他可以大胆去表达自己的欲望,也对自己的爱憎毫不遮掩。赤子之心,就是一颗率直、纯真、善良、热爱生命、好奇而富有想象力、生命力旺盛的心。常怀赤子之心,方可在有限的生命中领略无限的美。
曾几何时,我们都有无所畏惧的去信赖他人、去爱人的勇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们变得束手束脚,顾虑重重。阿德勒提倡,如果相信一个人,我们就要无条件地信赖对方,无论对方做出什么行为。他说,幸福就是贡献感。在爱情当中,我们要无所畏惧地爱人,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与他人无关。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