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下这本书,《从故事到疗愈》的作者是爱丽丝摩根,属于叙事的入门书,正如作者在序中所提到的那样:“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叙事治疗”,最早了解叙事是通过吴熙娟老师的熙娟叙语这本书。对了,这本书王继堃老师还特别录制了从故事到疗愈的音频。
叙事里两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1.永远保持好奇的立场;(我的理解是一方面要克制无关的好奇,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好奇,保持希望了解更多)
2.针对一些你真得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一定要勇于提问。(与其说是勇于提问,倒不如说是真诚,这个跟真诚一致的要求其实是一致的)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R:叙事治疗师首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人的自我认同和所求助的问题区分出来。因此,叙事治疗师一开始谈论问题的方式,就是将问题和人及其自我认同分开。这是基于问题才是问题的前提,反对将人视为问题。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I:这句话提醒咨询师在面对来访的事情,去把来访者的问题和来访者本身区分开。可以把所有的问题看成是附身在来访者上的妖怪,而咨询师或者治疗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揪出这个妖怪,然后才能跟来访者一起降妖伏魔。认定问题而非来访者。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1:大家还记得上次安安老师督导的过程给到的那个案例嘛,记不太清具体的了,来访者说自己很烦,然后咨询师回应说,那可以聊聊这个烦吗? 这个回应就很叙事,会让来访者觉得烦和自己是分开的。安安老师在其后也提到这个点非常好,甚至可以说 是这个【烦】妨碍你变得开心。"这个烦"实际就有点像外化里面的给问题命名,类似的外化的方式有重新措辞、给问题命名、把问题画出来等。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A2:那怎么更好地将其应用在生活或者咨询中呢?我能想到的有两点:
1.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将问题外化的手段来将问题与自己分开或者说隔离开,这样全情投入处理时可以毫无顾忌,情绪上也会很不错(对自己);
2.在咨询中可以用外化来分离问题与来访本身,我有看到很多来访会觉得问题在自己身上,或者觉得自己有问题不愿意去触碰,担心一旦开始处理,那么自己也就失去了根本。所以外化分离这种方法真得很适合这类来访者。(对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