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太小的人,看不到远方
最近,我才发现:
原来这个世界,有一种叫“鄙视链”的东西。
哪怕未必合理,但也的确存在。
比如城市鄙视链。
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他。
又比如读书鄙视链。
哲学>世界名著/社科经典>通俗小说>成功学/鸡汤>中国教科书>教辅资料。
甚至连发个朋友圈,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圈鄙视链中的一环。
前几天,我收到了几份朋友送来的礼物,发了一条久违的朋友圈,就有人在底下评论:
“这个手办很值钱吗?”
我有点懵:“不知道价格耶,但我挺喜欢的。”
对方一副很震惊的样子:
“不值钱你还敢发上来?”
“没听过那个段子吗?低于1w的包包,不配背出门,少于300的口红,不配发到朋友圈。”
盯着手机屏幕的我,笑容逐渐凝固。
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明码标价了?
连分享快乐,都得跟金钱挂钩?
令人慎思极恐。
02
有位特别喜欢宠物的朋友,曾经加入了当地的“萌宠群”。
起初,群里的大家每天都在晒宠物萌照,各种歪头杀、捏脸杀,把围观群众都萌出了一脸血。偶尔也会讨论一些饲养宠物的技巧,互相分享着自家宝贝的成长经历。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群里出现了一股奇怪的风气:
买进口宠物口粮的,看不起买国产宠物口粮的;
买名牌宠物衣服的,看不起买杂牌宠物衣服的;
驾车出去溜宠物的,看不起只在楼下溜宠物的;
......
群里渐渐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养宠物,变成了经济实力的大比拼。
一段日子过去,群里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个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在各种秀,朋友觉得没啥意思,就退出群聊了。
无独有偶,我堂姐在上年生了宝宝,也加了几个宝妈群。
当时堂姐还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有了这些宝妈群,哪怕自己是新手妈妈也不会太担心了。
只要一有时间,堂姐就会拿起手机,看看群里的大家都在聊些什么。
群里的一些宝妈,经常会推荐一些母婴产品,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堂姐还是买了一大堆。
我印象最深的,是某牌子600多块的玻璃奶瓶。因为宝宝喝奶的时候总喜欢甩来甩去,不到一个月,就摔破了3个奶瓶,一千多块就这样没了。
更别提各种益智玩具、营养素等等,宝宝不爱玩也不爱吃,最后只能在角落里封尘。
除了推销母婴产品,群里还会讨论起宝宝的情况,有些宝妈甚至会直言不讳地批判其他宝妈:
“你家宝宝都快一岁了,现在还不会喊爸妈?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去检查一下?我宝宝可是7个多月就开始学牙牙语了!”
“你这个喂奶时间不对,超过晚上10点是不能喂奶的!”
“宝宝的东西,能买最贵就买最贵,不能省钱。”
.....
久而久之,堂姐越来越沮丧,总感觉自己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对的。
连逗宝宝玩,心里都会想一大堆东西,满脸忧愁。
幸好,堂姐夫感受到了堂姐的变化,及时跟堂姐谈了谈,堂姐才如释重负,一连退出了好几个宝妈群。
自从退群以后,堂姐再也不会因为宝宝今天哭了多少次感到不安,也不会再往家里搬各种乱七八糟的母婴产品,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
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已退出群聊”,反而成了一种自我救赎。
03
我们的生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准”。
例如前段时间,有句话很火: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会不会送你YSL。
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谬,但现实中,的确有些男生,因为没送YSL口红给女朋友,秒变前男友。
还有一些什么渣男渣女对照表、完美父母参考图等等,都在用各种方式,把人们划分成三六九等。
最后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鄙视链。
处于上游的人,鄙视下游的。
处于下游的人,自己也鄙视自己。
无数的焦虑,就顺着这一条条的鄙视链,快速传递开来。
仿佛只要跟不上外界的“标准”,人生就输了一大半。
有些人甚至会认为:
“我们的终点,只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
既然努力都没用,还不如躺着更舒服。”
焦虑,成为了当代社会最普遍的、一个不算是心理问题的心理问题。
04
奶奶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
“有些事情,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无。”
直到现在,我才慢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鄙视链也是一样。
它摸不到,看不着,却也无处不在。
如果你心甘情愿被它俘虏,往往就会信任其中的“规则”。
你可能会觉得女生超过90斤就是肥婆,男生没有6块腹肌就是残疾。
又或者月薪不够8K的都是渣渣,家里没有3套房的就是loser。
往上看,是满满的焦虑,往下看,是大大的不屑。
你在被“标准”的同时,也用着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然而,我想告诉你:
这样的想法,很错,大错特错。
05
记得之前有小伙伴给我留言,说了一大堆“我好喜欢你”、“你说的话太有道理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的几百字赞美,直到得知我是90后,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原来才二十几岁就学人写文章,你以为你算个什么东西!”
“别出来丢人,有空回家看动画片去吧!”
我真的觉得特别搞笑。
在不知道我年龄的情况下,Ta明明用了几百字来赞美我的观点,说我写的文章多有深度,多有温度,简直就是Ta的心里话。
仅仅因为我年龄比Ta小,Ta就推翻了对我所有的赞美,反而认为“年龄比Ta小的人,不配跟Ta讨论人生”。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鄙视链。
或许Ta会觉得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但起码我不会因为别人年龄比我小,而去攻击别人。
所谓的鄙视链,其实就是变相的一叶障目。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用那么多标准,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定论一个人、一件事,是最无知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只能通过鄙视别人去提升自己的优越感,想想都觉得可悲。
视链这种东西,只要被鄙视的人不在乎,算个毛线。
生活或许很难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但至少,属于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别人来指指点点。
我更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爱我所爱,自由自在。”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