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老师的晨文是《“卒中”该怎么念?》,文中提到“差异就是信息”。
因为一知半解,就上网 查了一下,正好看到一篇李老师的学员写的文章,文中引用了一段李老师的留言
其实我也遇到过和老师一样的问题,对“膻中穴”的“膻”的发音我一直拿捏不准。我之前读:tan ,后来查资料知道,从历史上来看,占主流的、大多数的医学书籍之中,膻中穴的“膻”应该读作dàn。
《康熙字典》虽然收录了“膻”字的三种读音,但是认为在医学之中应读为dàn。
膻中穴的“膻”读作tán,在医学专著及工具书中,是不多见的。
知道了要读dan,从此和不少爱好中医或养生的朋友聊天就发现各种读法都有。之前好为人师,引起不好尴尬的场面,后来再有这种情况,就不言语了,看别人发错了音,我就避免当他的面念这个词,或用手指这个部位来表达。
今天读了老师的文章,老师的方法拿来借鉴不错不错。
那说到了“差异即信息”,想到了樊登、董宇辉等人就是通过差异创造了价值。
说说董宇辉,别人用普通话带货,他用双语带货。一场直播,仿佛进入了课堂,而且这个课堂又轻松又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很多对孩子看直播义愤填膺的家长,上赶着让孩子去董老师的直播间帮忙买大米呢,关键孩子涨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个价值就大了。董老师是带货中最会教书的,教书中最会带货的。这就是“差异”信息带来的价值。
记得之前遇到过一个家长,孩子厌学,家长很焦虑。妈妈不停的说“他一点学习兴趣都没有,以后就完了,这可怎么办?我一想到这个事吃不下、睡不着”。我问她“他真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吗?”,妈妈想了想“也不全是,他因为喜欢唱英文歌,所以英语学的还不错,但那有什么用,这也不能帮他考上大学呀”。
这里就有差异,这就是信息。从这个方面引导家长,看到孩子是有学习兴趣的,先帮助他减少焦虑,最后从改善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关系入手,慢慢的孩子的状况改善不少。
同时也查了查老师说的叙事疗法,其中看到叙事疗法的操作步骤有一个“改写”,“改写”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例外。“例外”和“差异”应该意义相近。这个还需要继续进一步学习。
当然,今天把“差异就是信息”先刻进脑子里,留待慢慢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