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是一个对钱不那么敏感的人,可能是小时候受父母吵架的影响,潜意识里觉得,钱不是一个好东西,父母为了他们吵吵嚷嚷,钱乃身外之物,为什么要为了钱弄得不开心呢。所以,从小到大自己形成的价值观就是,钱够用就行了,不用太多,也不想为之付出太多的努力。
直到我生了两个男孩,俗称的“建设银行”之后,这一认知开始改变。
每当我告诉别人我是两个男孩妈妈之后,大家都很同情的告诉我,以后要准备两套房子,辛苦辛苦。一开始我只是简单的付之一笑,并没放心里去,直到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辅导班,外加房贷阿姨,每个月的花费如流水般的往外走之后,才明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真的不是自己以前简单的认知“钱够用就行了”,就能这么佛系的就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了,自己的财商培养刻不容缓啊。
今年的计划是每个月读4本书,从这两个月开始,要求自己每个月必须有一本书是和财商有关的,于是上两个月读完了《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这个月准备拜读《穷查理宝典》。外加各种app上听过一些和投资理财有关的课程,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如果按0-10分给自己打分,自己以前的财商为0,现在的财商也就2分吧,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践行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说说书里的一些金句吧。
《穷爸爸富爸爸》
造成贫困和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和无知,而不是经济环境、政府或者富人。
只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并创造财富,那些不是靠财务知识挣来的钱也不会长久。
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以及能够留住多久。
必须明白资产和债务之间的关系,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只有你把额外的收入用来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务安全。
你所拥有的唯一真正的资产就是你的头脑,这是我们能控制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如果你想学习有关金钱的知识,那就要先告诉别人你赚钱的方法。(利他思维)
《小狗钱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真正付诸实践要比纯粹的思考有用多了。
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
50%用来让我的鹅长大,40%用来实现我的两个愿望,10%用于零花。
要想过更幸福、更满意的生活,人就得改变自身。这和钱无关,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
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
说说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财商之后的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1、 把荒废了五年多的每天记账的习惯重新捡了回来,要知道自己能存多少钱,首先要了解自己每个月花了多少钱,并给自己一个预算吧。我目前只记了一个月的账,就把自己惊掉了下巴,竟然能比自己的计划,超支25%,然后开始反思,这个月里买买买的这些东西,哪些是必须品,哪些是随性的,如果去掉随性购买的物品,能节约多少钱。然而算下来,每笔大消费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儿子幼儿园的学费、阿姨、房贷、外加自己瑜伽课的续费,笔笔都是硬开销,笔笔都不能少,节流节不了,最终还是要回到开源上来。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想办法增加收入,想办法让钱生钱。
2、 重新梳理储蓄的投资类别:目前家庭的大部分储蓄都在灵活的可随时赎回的货币基金里,少部分在3个月到半年期的理财产品里,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心中怀有小期望,指不定哪天投资成功了把还房贷的钱凑齐了,就可以一下子加上储蓄把房贷提前还了,压力会小不少,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期望而已,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每月几乎还是平进平出。
所以,给自己重新定了个目标,10%的储蓄买长期的理财产品,50%用来买中短期的理财产品,20%用来买指数型基金,10%用来买保险,还有10%机动,用来看看还有什么其它投资机会。
3、 去年听了一些在线课程后,决定进行一些长期的投资,股票对我来说太不适合,一是心理承受不起本金30%以上的损失,二是以目前的时间精力实在不足以支撑我去进行股票投资。所以我听从大神巴菲特的意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决定购买指数型基金,一年过去了,账面上有过-10%的损失,也有过+10%的盈利,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我们家庭的一部分资产放在了指数型基金里,这构成了我们家庭投资的一部分,这就够了。
4、 把孩子的压岁钱和家庭资产分开管理,并且需要进一步明确在他们读大学之前要给他们留多少教育基金。
5、 学小狗钱钱里的吉娅写梦想清单和写成功日记。让自己的梦想每天变的更为清晰
6、 开始多加留意财商培养的课程及书籍,持续学习,不拒绝一切提高家庭资产的可能性。
以上应该就是我开始自我觉醒之后在财商上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改变,离真正意义上的好或者成功真的还差好远好远,还要继续鞭策自己不断学习,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