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者鄙,失之者惜”,人们婚后的种种心理变化,难免会使一些人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觉。
婚姻有婚前、婚后、婚外三个维度,我们都可以给“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现象做个心理透视。
婚前心理:“情人眼里出西施”算是至理名言。
婚后心理:“激情消退原形露” 可谓现实写照。
婚外心理:“家花哪有野花香”戳中多少痛点、多少泪点。
婚前的心理,往往导致很多人没有走完恋爱的四部曲就步入了婚姻殿堂,虽然婚礼高端大气上档次,虽然海誓山盟到白头,但在那个貌似终生有效的结婚证面前,由于根本就没有最低履约年限的规定,往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变成成了“君子戏言、是马能追。”
婚外的心理,就容易导致婚外情。一些专家把婚外情当成婚姻变故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也有可能是婚姻变故导致了婚外情,只不过那变故,你没能及时感知。
婚后的心理,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比如:你知道夫妻有哪些类型吗?知道夫妻类型与婚姻稳定的关系吗?
这两个问题,不复杂,也不简单,大多数人两口子过了一辈子,但是根本不知道,这或许也是某些人离婚的原因之一吧。正如有人说这个社会,做其它都需要上岗培训,而偏偏做父母就从来没有人持证上岗一样,大多数人做夫妻,依然没有培训就很快走上了岗位。
心理学派对婚姻变故的研究,从婚姻动机、婚后生活方式、夫妻婚姻存续方式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夫妻类型分类和其与婚姻稳定关系分析。(注:理论出自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婚姻家庭咨询师》)
从婚姻的动机来分,夫妻关系可分为爱情型和功利型。请问:你属于哪种夫妻类型呢?
爱情型夫妻的婚姻关系就一定稳定吗?不一定。因为这种类型的夫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美貌和性吸引结合的夫妻,这里面自然潜伏着危机、潜伏着风险。另一种是人格型夫妻,以人格的相似或者互补为基础的结合。由于每个人的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不像外貌和性魅力那样容易变化,所以人格型夫妻一般能使婚姻平稳幸福。
功利型夫妻属于“理性的经济人”,遵循交换原则。双方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婚姻能持续。一旦双方的收益与成本失去平衡,就会导致婚姻危机。而且功利型夫妻关系理性色彩浓厚,难以获得爱情享受,也就很容易出现在婚外去找爱情,O(∩_∩)O~,就按流行的方式简称:婚外情吧。
假如离婚有一定的年限规定,爱情型里的由美貌和性吸引结合的夫妻,是有可能向人格型夫妻转化的。这部分风险,一定程度是可控的。但很可能,不少人在闪婚以后,很快就闪离。
按婚后的生活方式来分,夫妻关系可分为平等合作型、分工型、一方依赖型。请问:你属于哪种夫妻类型呢?
平等合作型夫妻,不一定有明确的分工,但往往“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默契的婚姻关系,一般相对稳定。
分工型的夫妻,比较传统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当然现在也有“女主外、男主内”。各自分担的工作满意,夫妻关系也就和谐稳定。
一方依赖型的夫妻,能力强的一方倾向于多干,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另一方则心安理得地享受婚姻的幸福。这样的夫妻大多不吵不闹,和睦相处。当然,过分的依赖,也可能适得其反。
假如离婚有一定的年限规定,原本要离婚的,到了年限时或许就磨合得比较好了,或许有部分就不会离了。
按夫妻婚姻续存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一体型。请问:你属于哪种夫妻类型呢?
建设型夫妻,有共同目标并密切合作为之努力,在共同努力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婚姻得以维持和发展。但精神生活不够丰富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维持型夫妻,激情消退,不愿进行新的尝试,没有紧张、冲突,也没有乐趣,缺乏享受,这种态度和方式对婚姻具有涣散作用。
失望型夫妻,“现实不想理、理想不现实”,让人感觉对方的表现远非当初所料,因此感到失望,而后自寻出路。
一体型夫妻,性格、爱好、习惯上彼此适应,融为一体,彼此都把对方看成自己的一部分,相互体贴、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这样的婚姻自然稳定美满。美中不足,便是一方离去,另一方将寂寞难忍。
假如离婚有一定年限规定,维持型、失望型夫妻是有可能向建设型、一体型转化的。
只是,不少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夫妻类型就结了婚,这完全可以理解;不少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夫妻类型就离了婚,这不能不说:结婚很“昏”,离婚也很“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