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们在城郊拥有了一块小菜园。那里原先是朋友家的稻田,去年因为他在城里买了房子,也把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他们偶尔在周末才回乡下老家,所以大部分田地都租给了别人,只留下小部分地方当作自家菜地,我趁机向他要了一小块地方。
现在,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那块“自己家的菜园”,翻土、施肥、除草、浇水、剪裁,一本正经地当起了“菜农”。经过近半年的辛勤耕种和精心护理,我们的菜园已经渐成规模,品种颇多,且长势喜人。在城里出生的儿子对农耕活动产生了兴趣,也对蔬菜名称、形状、颜色等充满了好奇,我们常吃到自己种的蔬菜,也体验了最近流行的有机生活,很接地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有农耕活动,在收获和快乐的背后,肯定还有辛苦的伴随。种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可不少。
朋友的父亲庄伯,干了一辈子农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我们菜园的“技术顾问”,什么时节中什么菜,种韭菜和葱等快长类蔬菜要注意什么,种茄子、苦瓜等藤类蔬菜要注意什么,他都一一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从不厌烦,而且总能用浅显直白的话把一些农耕知识讲得惟妙惟肖,经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效果,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月的一个周末,我们菜园的韭菜渐渐长高,但周围的杂草长得更快,几乎要把韭菜包围起来了。杂草不能食用,但极为抢占土地养分,对于韭菜的生长影响恶劣。我们蹲在菜地边上,小心翼翼地用手将杂草一株一株地拔掉。在初长的时候,杂草和韭菜极为相似,很难分辨,所以我们的拔草工作缓慢而辛苦。
庄伯却能很轻易地拔去那些杂草,几乎没有错拔过一颗韭菜,这让我们非常惊讶。
我问庄伯:“您怎么这么快就能分辨出杂草和韭菜呢?”
庄伯说:“那些长得又快又高的一定是杂草,它们没有营养,是破坏者。韭菜需要汲取养分才能成为有营养的菜,它们的生长需要过程。”
我觉得有道理,随口说:“这好像和做人的道理一样。”
庄伯说:“有些人与法律作对,或者钻法律的空子,做违法生意,破坏社会秩序,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大财,他们就像杂草一样,对社会有害无益,但他们终究会被拔除的。”
庄伯的这一席话,常常让我回想。与菜园里的韭菜和杂草一样,其实,在心底生长着的梦想中,那些无意中长得极快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希望,而那些默默地慢慢地成长着的,才是生命中最珍贵。只有那些不受约束、无所畏惧的事物才会无序疯长。
六月初,我们在菜园里种玉米。刨坑,播种,填土,我们觉得这活儿很简单,简直没什么“技术含量”嘛。但庄伯说:“还差最后一个步骤。”
我问庄伯:“还要浇水吗?”
庄伯摇摇头说:“不是。”
儿子抢着说:“还要施肥。”
庄伯还是摇头:“也不是。”
只见庄伯走到种玉米的土坑上面,双脚用力地细细踩踏。他说:“就是这个步骤。”
玉米种子种在泥土里,应该就会自然生根发芽的,为什么非要踩一踩呢?我们不得其解。
庄伯说:“给种子一点压力,这样长出的苗才会更茁壮。”
确实,在稀松的土坑里长出的苗,并不需要太大的冲劲,而从结实土坑里长出的苗,必曾顶住实土的压力,冲破严实的土层,才能长出地面,当然更加茁壮。
俗话说:井无压不出油,人无压不成材。压力是动力的载体,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进步,有进步才会有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压力并不代表压迫和剥削自己,我们要以自己的能力调控好压力,让压力产生动力,然后提升自主能力,压力就会变成推动力。相反,如果面对压力,我们没有调控的能力,或者消极应对,或者过于敏感,就会真的被压力压住,不进而退。
种菜不简单,不仅可以收获食物,还能“种出”人生哲理。那些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更不简单,他们不但熟稔耕种技术,创造丰富食物,他们更是崇尚自然规律,洞悉为人处事之道。
现在,种菜已经成为我们家每个周末的“保留节目”,不仅因为可以体验农耕乐趣,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有机蔬菜,还有一个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那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庄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