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 Walter)和佩勒( Peller)提出了SFBT的12项基本假设。
(1)越把焦点放在正向的、已有的解决方法上,并迁移运用到未来类似的情
境中,则越能使改变朝所预期的方向发生。
(2)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
这就是所谓的“例外”。这些存在于来访者身上原有的例外情形,常常可以被作
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3)改变随时都在发生,没有一件事是一成不变的。
(4)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最后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
(5)合作是必然的,没有来访者会抗拒,不同的来访者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咨
询员合作,若咨询员仔细了解他们的思考及行为的意义,便会发现来访者努力地
向自己表明了他们改变所需的独特方式。
(6)人们拥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所需的能力与资源,咨询员的责任就是协助来
访者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7)意义并非由外在世界引起,而在于与经验的交互建构,取决于个体透过
本身的经验对外在世界的解释,因此,SFBT并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视来
访者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应与行动。
(8)每个人对某一问题或目标的描述与其行动是互为结果的,因此,可以藉
由改变个体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也可以藉由改变行为,达到改
变看问题的观点的目的。
(9)沟通的意义可从收到的反应中来判断,对咨询员而言,咨询过程中沟通
的意义要视自己所收到的反应而定。
(10)来访者是他们自己问题的专家,设定什么样的改变目标,应由来访者
自己决定。
(11)来访者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其与所在系统中每个人的互动,即会带
来其他成员的改变。
(12)凡是有共同目标的人,都是咨询团体的成员,咨询员主要是协助团体成员协商出问题的解决目标,并找出个人可以做到的行动。”
——《青少年心理辅导 助人成长的艺术》
这几天一直在读这本书,虽然仅仅看了15页,却已经觉得受益匪浅。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让很多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轻松了不少,之前提到心理学,心理咨询总是会被ABC理论影响,当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总是先究其根本,总是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类似的问题,但是有不少的问题,从其根本来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SFBT好像打破了这个魔咒,关注正向积极的变化”,书中谈到:它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而不纠缠于问题本身。咨询的中心任务在于帮助来访者考虑此时此地应该做些什么可以使当前情况不再继续恶化,而不是追究问题的原因。
有时候,过程并不是很重要,注重的是结果。追究发生问题的本身,不如直接将问题淡化,积极引导让问题朝着正向积极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