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生活场景:
两个员工同时做错一件事情,被领导分别叫到办公室批评,领导对他们说话的语气态度一视同仁。
最后的结果是,小A提交了离职报告,觉得自己人格受到了侮辱,做不下去了。小B则改进了错误,照样跟领导嘻嘻哈哈,该干嘛还干嘛。
何炅说过,小B这种行为就是自带“钝感力”的一种,有这种能力的人,自我调节能力都非常好。
就是让我们遇事不要像小A这样敏感,凡事都要钝一些才好。
就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的:“我对别人的评价和嘲讽没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迟钝,别人对我的评价影响不大,我只关心自己进步了没有。”
成年人最高级的智慧,从拥有“钝感力”开始。
01 钝感就是不瞎想
不懂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或者一个细微的表情,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各种联想、脑补了无数种可能,并质问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情做错了。
有时走在路上,人家看我们一眼,我们就开始各种紧张、觉得自己是不是衣服穿得不对啊,还是哪里做出格了。
这种高敏感、高自尊有另一个词,叫“玻璃心”,它就像影子一样时刻跟着我们,更如一条毒蛇般噬咬着我们敏感而卑微的心。
其实,想想,谁有那闲工夫去关注我们那么多呢,每个人都很忙,都有自己需要关注的东西,都有自己忙不完的事。
一滴墨水,如果你将它滴进一碗清水里,水立刻被它染得浑浊不清,如果你将它滴进浩瀚的大海里,海水还是一样清澈如常,并不因为一滴墨水而有所改变。
人心也是一样,我们的心如果狭小不通透,那么,只需要一点点小事就会被扰得混乱不堪,而心如果能像大海,像天空一样广袤,那么,试问怎样的烦恼能搅动它分毫。
心量越大,能困扰我们的事情就越少,心宽似海,又何惧悲哀呢?
毛晓彤曾说:“我特别喜欢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一个词,叫”钝感力“。这种迟钝的力量,也可以被理解为心大,因为有韧性才能走得更远。”
是的,人生福祸无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钝感力,它让我们与敏感脆弱保持距离,它更是一种超凡的生活智慧。
只有拥有钝感力,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畅通无阻,淡定从容地走好每一步。
02 钝感助人成长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总是不乏“热心”的人给你指点评价,甚至是批评打压,当然也不乏激励你上进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敏感指数过高,钝感指数过低的话,面对着外界的各种“点评”或者一些挫折时,就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一蹶不振永远被打趴下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这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般,黛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敏感异常,变连收到周瑞家的送个两朵宫花,都要问是别人挑剩送自己的还是单送自己的,待知道大家都有份后,自己便又在那里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只配拿别人剩下的。
敏感多疑,小题大做,情绪波动大是林黛玉的写照,同时也是敏感之人的写照。相反,渡边淳一则认为,每个人最需要的便是钝感力,他在《钝感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担任整形外科医生期间,一直是在医院前辈的各种斥责各种训话中成长起来的。他的师兄S先生也是边以“唯唯诺诺”应对着教授的“嘟嘟囔囔”,边以惊人的速度将一切的不快统统都抛到脑后,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如果太过敏感,是没有办法承受这么多的精神打击,甚至在这样的打击中得以成才的。所以,让自己拥有钝感力吧,它将让我们对外界的打击更加无感,让我们在风雨中从容进步。
03 钝感是一种处事智慧
不可否认,敏感的人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一些特殊工作,像艺术、写作等可能会有很大的裨益,但对于人际关系等方面却只能是给自己增加痛苦。
一点点的风吹草动,自己的内心就开始草木皆兵;一根小小的稻草,就能让自己这只骆驼倒下。
在生活中,当我们心胸开阔了,在我们面前的事情自己就变小了,慢慢地我们遇到的事情就都是一些小事情。
婚姻中,夫妻两人,相互尊重,只有大家情绪稳定,不被情绪所左右,大家都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婚姻自然幸福美满。
在职场同样被上司狠狠责骂的两个人,钝感力不同,反应就完全不同。
钝感力强的会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照样和平常一样做事与人相处。
而敏感的员工则会开始东想西想,天人交战,各种脑补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有何脸面与知道这件事情的同事相处下去,想来想去,想到最后自己把工作给辞了。
钝感力强的人面对批评与指责不会过多地往心里去想,也不会感到憋屈,而是简单微笑地用一个“是”去回应。
如果我们都能多些钝感力,少些敏感,那么我们的内心就少了很多杂念与忧愁,我们的人生便会风平浪静很多。
所以说,钝感是一种处世智慧,作为成年人拥有的最高级智慧是拥有“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