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便是缘分,能成为朋友,更是天大的机缘。
老话有云,在家靠父母,外出靠朋友。还有俗语说,多个朋友就多条路。意思说道得便是交朋友很重要。孔子也曾曰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家都明白好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保存,发扬光大,尽管自长大以来,只要听闻的美德,便是我们中华名族的。
甚至有言士为知己者死!连命都敢赔进去交朋友,可见朋友观念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这朋友,通俗来讲,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双方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经常约伴在一起聚一聚的人。关系有远有近,先说说远的,熟人、乡邻这一类的,大家都不陌生,中国农村里,我往往都能碰见,我不认识人家,人家却认识我,好生尴尬,人家几次打招呼,一来二去,便熟了,这完全是因为面子文化和共同的地域观念而结识的。
对于男的,那近的就称呼为兄弟;女方来说,关系好的唤其闺蜜。年龄层面相差极大的,甚至超过一辈,那叫忘年交。关系好到能说一不二,为对方豁出性命,很多人都希望能有这类朋友,这叫知己。士为知己者死,说得就是这个理,荆轲就是知己的最佳代言人,因为燕太子丹的一句话就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秦始皇。
朋友有好有坏,对其人影响或大或小,三言两语道不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必诸位打小就耳濡目染,不会生分,因为这大多出自老师之口。可越长大越明白,老师说的话并不全对,那些上课爱捣乱、爱睡觉、不讲卫生的同学就是坏的,相反某些好学生衣冠楚楚,上课做得笔挺,一言不合就做笔记,在老师面前脏活累活抢着干,从小就被教育,要向某某同学好好学习,他的作文《我的县长父亲》又获得了本县的作文一等奖,又说落墙角跟站着的某某同学,竖起为反面典型,肆意取笑。
可是殊不知,那些所谓的坏学生帮着同学搞卫生,抵御别班同学欺辱自己班的同学,要打架,往往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而那些老师口中的好学生,打小就当上了组长、班长一类的官,心高气傲,瞧不起人,一发现同学违反纪律,便小题大做,大喊一声,我要告老师!如旋风般消失了,日本、美国就没有在学校实行班干部制度,在我看来,这种制度培养的是汉奸。
关于朋友的远近亲疏之分,谢尔顿,《生活大爆炸》里头的男主角便对此进行了很好的分类,我分享给大家。他说,他交的朋友有三种,第一种是生死之交,有过命的交情。第二种是君子之交,两者清清白白,交情高洁。第三种则是点头之交,路上碰面,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
不得不说,他的这种分类不无道理。三种朋友,第一种一辈子有一个已经是三生有幸,这辈子就得好好珍惜这个朋友。绝大多数是第二种,君子之交,两者之间,吃喝玩乐,有着共同爱好,共同关联,能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能谈钱,但不到卖命的地步。第三种,我们生活中时常盘踞着这类人,除非有共同利益,双方共赢,否则不会多谈一字一句,谈钱了便是伤了感情。
有一则小故事,大概是我在《读者》上看到的,是关于朋友的,一直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正处在叛逆期,整天好事不干,净跟着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花天酒地,逍遥自在,他自以为世上在没有比他这群朋友更好的人了。父亲很担忧他的这种状况,与其谈心,希望能和他那些酒肉朋友断绝来往,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儿子强烈抵触,认为父亲这是在强迫他和他的朋友,大发雷霆,随时就要摔门而出。父亲沉神屏气,缓缓地说道,这样吧,你明天去和你的朋友以及你的两位叔叔,我的两位好朋友,去说一句话,这三家你每都要去过,然后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都不干涉你,怎么样?儿子很狐疑,但还是照办了。
第二天,他先去找了他的那一群朋友,正在飙车,他说,他杀人了!朋友们当时就吓坏了,看向儿子的眼神很惊惧,脚步虚浮,对儿子的请援唯唯诺诺,最后一脚油门,逃窜而去。儿子眼神落寞,满脸失望,这就是他口中最好的朋友,却在危难时刻,屁也不放一个,钱都不掏一枚。
他到了他父亲的叔叔家,这个叔叔家里很富有,装修的很豪华。儿子按照父亲讲了这句话,这位叔叔捏着下巴沉思,随即从房里取出大量现金,塞到他手里,说道,这些钱拿去花,我帮你联系车,尽管离开这里,等这边情况有转变,再联系你。儿子当场感动得一塌糊涂,叔叔竟能做到如此地步,仅仅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可这是父亲的朋友,不是他的。儿子赶忙说明实情,匆匆赶去最后一家。
到了第三家,这位叔叔的家境就不比上位叔叔了,儿子照实说了。二叔叔深陷在沙发里久久不语,眉头皱起,陷入了沉思。儿子以为这位叔叔恐怕拿不出前面那位叔叔那样多的钱财,怕是要劝我去自首,他正欲开口说明,二叔叔挥挥手,像是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一会儿,他从房间里喊来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二叔叔拍着他儿子的肩膀说道,孩子,你在我家多几天,我让我儿子去自首,给你顶罪。
儿子当时眼圈就红了,跪在二叔叔面前,泣不成声,说出所有实情。从那时起,他就明白了人的这一生,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情义、信任,在朋友之间,比啥都重要。《老炮儿》这部剧,讲得就是两代人的情与义。剧中,老炮儿六爷他们那一代,把兄弟朋友之间的情义看得比啥都重要,闷三儿、灯罩儿见六爷有难,就敢掏刀子第一个上,这便是生死之交。反观我们这一代小六爷和他朋友所代表的这代人的情义,我记得特别深的一个情节,就是当老炮儿六爷得知儿子被抓,顺藤摸瓜找到儿子的室友,问明白来龙去脉,老炮儿质问室友,你们不是朋友吗?室友尴尬地一笑,说道,这事和我没关系。天塌下来,他照常该吃吃该喝喝,啥也不管,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被上代人瞧不起的地方。
在中国这个社会,要赚钱出名,能力是其次,人脉尤其重要,这不得不承认。有熟人,好办事。自己找的工作那就当锻炼,亲戚朋友找的工作才是好工作。现实告诉我们,多个朋友多条路,真的没错。
当然了,交朋友也得分明白了交,得分阶段交,什么时候怎样去交,得有个尺寸衡量。普通交往的那是朋友,超越友谊的那叫爱情,成情侣了,当然特殊的那叫基佬。
好了,不扯这方面,言归正传,在高中以前,你交朋友可以献出诚心交朋友,这时期的朋友都那么多小心思,不图钱,不图好处的,遇上了千万别放过。等到了大学时期,交朋友就显得有些功利性,什么认识部长、学生会主席、辅导员,还有学院院长领导人,那都用,竞选某些职位能力到了其次,人脉高居其位,都不认识你,谁搭理你啊?到了社会上,交朋友,那都得防范着点,借点钱、合作项目,都得找人问清楚这人的人品咋样?不然,到时候被坑了钱,都没地方哭去。
谈了这么久,也不在乎在多说些道理。我再举个栗子,某位朋友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满脸忧愁,希望渺茫。他顿感郁闷,和朋友一起喝酒谈心,谈到伤心处,几个朋友听了齐声安慰劝言,纷纷和朋友一同摇头叹气,感叹生活不易,他们自己过得也是窘迫,几个大男人就拥在一起怨天恨地。
后来,他在广州做生意的朋友从亲戚朋友口中听说了这件事,这位广州朋友马上坐飞机来见他。他自信满满地说道,兄弟,这算个啥?我遇到的事儿比这个都大,挺一挺就什么都过去了。这张卡里的钱,你拿去还债吧,算我借你的,剩下的你做点生意,放心,有哥呢,天塌不下来。
我说这个故事,就只是单纯地想说,遇到困难,你是愿意朋友陪着你一起愁眉苦脸呢?还是希望有朋友来帮你度过难关呢?话就说到这里,有些事儿,都得自己细细评味。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愿我们都能找寻到我们人生路上的三两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