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欢迎探讨,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一早用了心理教练的经典问句开场,把糟糕的事件转化为积极和愉快的事(昨晚孩子把妈妈关照了不要带回的醋带回了,最后都打翻在书包里。晚上回家先处理了“吃醋包”事件产生的后果,妈妈和孩子的心情都有了一晚的起伏和酝酿,这里省略一千字……)。跟孩子玩游戏般把昨晚搁置的事用场景再现法重新演绎了一遍。来看看对话吧:
妈: 昨天没来得及,今天再说一说那个吃醋包的事怎么样?
孩子: 好啊!
妈: 说了不带回,还是带回,还让书包吃醋吃了个饱,这里一定有你特别重要的理由,能说说吗?
孩子: 嗯,我觉得没用啥别浪费了。
妈: 奥,不浪费,还有吗?
孩子: 还有老师不让扔。
妈: 明白了,不浪费、听老师的话,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只是你的包和书就有些惨,你也洗了半天,差点今天就没用上。如果下次有类似的情况,你会做些什么不一样的?
孩子: (想了想)我会把醋瓶包得严实些,就不会翻了。
妈: 听上去不错,不让它翻很重要。还有吗?
孩子: 我还可以拎在手上。
妈: 一小会儿你就想出两个那么好的主意,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调皮地说: 呵呵!
妈: 在学校时间很紧,来得及做吗?
孩子认真地说: 想想办法总是可以做到的~
~~~
暖心便利贴(亲子教练解析):
生活中面对一个糟糕的事件,我们会怎么做呢?或许是这样:大人义正言辞的责怪开场了: “明明早上说得那么清楚,你也答应过了,怎么还是做不到呢?~” 指责就是一股无形而强劲的压力,堵住了对话的通道,更错过了孩子探索自己和生发智慧的机会。责怪是否定,把对方本身已经有些内疚的情绪再一次刺激和强化,紧接着对方就自动地调动出对糟糕事件的自责情绪(有没有发现内疚和自责这两个小家伙总是喜欢在一起的)。这样的环境下,出于对自我的本能保护反应,孩子就会用习惯的模式回应父母: 1.对抗(犟嘴) 2.认错(都是我的错) 3.低头不出声(心里有无数个矛盾的声音冲突着,不知要说哪个) 4.假装没听到,跑了(反正都是我不好,没啥说的)。
再来看看文中的对话,从有魔力的一个问句开始:“***一定有你重要的理由,能说说吗?”这个魔力问句让孩子感受到安心。好奇的提问里充满了相信,相信孩子有对于他而言特别重要的理由,让对话在一个积极肯定而有价值的氛围中开启。在这个带着不确定的正向期待里,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思想被尊重被信任的美好感受。不仅没有引发防御,还因为父母放下了自以为是对孩子积极关注,让孩子从内心体验到自己遇到糟糕事时父母的包容和支持。在好奇和相信的问句里,他对事物的理解就有机会充分地表达出来。(父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事件帮助孩子看到他的观念和思维习惯,逐步清晰,渐渐形成)
一件看上去挺糟糕的事在一句充分运用了心理学理念的话语中,用有效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放下了紧张和不知所措,打开心门,在宽敞的对话通道里,让孩子有机会去描述自己的想法和原因,整理价值观念,了解他自己;还有机会思考和储备更多的处理事情的方法,自己的想法更有可操作性也让孩子建立着自信;更有机会让父母和孩子彼此看见,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
一次糟糕的事件,用积极的方式面对,父母欣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好品格,孩子在被信任和支持中还找到了灵活可用的方法,积累着属于他的自尊和自信。
心理教练的每一个经典问句里都充满着对人性的关注、学术理论和哲学思想的生活化应用。相信和好奇创建了积极开放的空间,合作的对话里生发着无数的可能,让孩子和父母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在!
~~~
徐燕(天妈)是一位亲子教练、心理教练的积极实践者、天妈亲子® 品牌创建者、“暖心父母”三心陪伴系列研发者、“品格领导力”研究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练、资深企业培训师。
在家庭亲子教育领域,孩子和家长们亲切地称她为“天妈”,她是一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促进者,也是青少年智能多元发展的引领者。自主研发的“少年领导力~自我管理21天”项目,“暖心父母成长营”项目,积极带领孩子们从小故事里学习到大道理,深度陪伴的模式,深受孩子和父母的喜欢。
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