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
“思考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这是最近看《优势成长》的收获之一。
举个例子,这两天读《遥远的救世主》,说实话有些地方不太懂,这要是放在以前,可能不懂也没关系,不影响整体阅读体验就好。
但现在会思考,哪里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或者说在某一情景下,为什么丁元英这么说,为什么作者这么写,如果自己是丁,又会怎么说?
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许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但大脑的不断摩擦,成长一定是有的,只是在不经意间而已。
所以,不管是读书也好,日常生活也好,多思考,多问自己,说不定某一个点就会捅破那层“窗户纸”,让自己看到了另一片天地呢?”
其实这段话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就像最开始的我,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浮于表面,就像上学那会,从来不思考,基本就是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也不提问,尤其是英语,因为底子不好,也不反思怎么能学的更好,就任由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
那时候从来不会有人认真的教什么叫提问,什么叫思考,全凭个人,所以,你看那些学习好的人还能想玩什么玩什么,很放松,就是因为掌握了方法,明白思考对于自己的意义。
可以说过去的这些年,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了,那如何跳出来呢?
今天看完《优势成长》,我学到了三点,希望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第一点就是每天睡前小复盘,这个很多人提到过,自己前两天还做过反思日记。
其实这东西不能形式化,要认认真真的思考,每天做了什么,有什么可以改正的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修正自己前进路线的一个举措,很实用。
第二点呢就是10天小成绩,记录自己10天取得的小成绩,比如做到了哪些,有哪些没有做到等等,通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摩擦,让自己了解更深层次的自己,成长也会更快。
第三点,任何一件事,多问自己为什么,问到根,问到极限,而且我觉得还要从小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比如为什么1+1=2,为什么轿车一般都是4个轱辘的?这样会养成思考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处于思考中。
最后呢,优势成长用书里的方法看了第二遍,突然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这一遍我要拿走什么?第一遍拿走的是读书方法,用方法读第二遍,那第二遍要拿走什么呢?
我准备明天再翻翻书,找到几个符合当下状态的观点和方法,提炼出来去践行,看反馈,加油,到时候不管什么结果,都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