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想用真理改变命运,必须以整个生命与所有的真诚来实践真理。
2、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以下十件事。
第一,守戒。戒律是通往佛道最主要、最根本的基础。什么是“戒”?诸恶莫作就是戒。
如果把智慧看成一根蜡烛,戒律就好像四堵墙,它挡住了外面的风,不让它们擦智慧的蜡烛吹灭。也就是说,当你的定力不足以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之时,就需要戒律为你充当“挡风板”,让你能够避开一切污染源,保持心的清净。
戒律也是因缘生灭的现象,它也是归于空性的。当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动摇你的真心,你已破除了一切的二元对立,起心动念无非利众,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戒无不戒的区别。
不守戒者的人没有足够的定力,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心,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污染。所以守戒是修行中的第一件事。
居士一般守菩萨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
3、第二,投明师。明师就是引导你强求佛道的老师,没有明师,就没有人告诉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更没有能验证你是不是真的明心见性。
这里的“明”师,是指拥有智慧的人,是觉悟了的善知识。
如果你找到了真正的明师,就要皈依他,并且发心。皈依明师之后,就意味着你把身、口、意都献给了佛道,此后你的一切行为、语言、念想都必须符合真理。
要是你和某人接触的时候,你觉得非常清净,非常清凉,也觉得自己明白了好多东西,你的贪婪、仇恨和愚痴都消失了,对名利得失也无所谓了,那么他就是善知识。
有时候,所谓的苦难也可能是善知识。
除了皈依之外,修行之始,最重要的便是发心。你想要通过修行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心愿,就是发心。
4、第三,认知心性,也就是明心见性,弄明白什么是本元心,也就是真心。
你不但理上要明白,而且也必须清楚明了的体验到,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你确实能够跟随真心的指引,以正确的态度及方法面对以后的修行与生活。
真心不是石头一样的毫无感觉,它让人能够品味生活中的一切,又不生执著烦恼。
不明白心性之前为什么修行是在积累资粮,为明白心性做准备。明白心性之后,就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方向,知道路该怎么走了,那么,你就开始走路。
第四,作福田,助长菩提心,为众生服务。
福田便是你的功德和福德。积累功德和福德的过程就叫“作福田”。
作福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供养,二是布施。
布施就好像一粒种子,你把它种到田地里,它就会开花结果,贡献给你相应的果实,所以布施才叫做福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布施爱,你将收获爱。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不是所有的富人都会布施,而应该是所有布施的人都会成为富人。
法布施的意思是,当你从诸佛、善知识或经典中得闻世间、出世间的真理,并且因而受益,那么你就应该不计回报地把自己知道的真理传播出去。这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行为。
法施可以让人明白,可以让人觉悟,可以让人离苦得乐,可以让人证得不朽功德。财施属于有漏,会消失,而法施则会传承下去。
当我们把觉醒和智慧传递出去的时候,许多人就会因此而明白世界的真相和快乐的秘诀,也将拥有智慧。他们受益之后,又会把这种解脱的智慧再次传给出去。当我们用智慧的火把点亮别人心中的火种之后,他们的心就会变成火把,他们就能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真正的法施者必须有一颗利众的菩提心。
当你明白心性、证得空性之心时,也就俱足了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所说的“自净其意”,也是修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无我的智慧。明空之心的大手印便是最究竟的菩提心。
当你在日常生活的任何时候都能进入明空,并能守持那种无念无欲无求无住的真心,没有丝毫执著时,就要用那份警觉的智慧去观照世界,观照你所做的事。但在观照的同时,你的本体却如如不动。
换句话说,就是你要以明空之心为体,以警觉观照为用。你要每时每刻都融入那种状态,不要离开那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