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沙法丽·萨巴瑞《父母的觉醒》,有些内容还不能完全消化理解,需要反复阅读、琢磨,但有部分内容读了即如醍醐灌顶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摘录整理部分内容,以便时时温习。
——完美无缺的父母如同海市蜃楼的幻景。世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父母,也没有绝对理想的儿女。
——我们的孩子理应拥有一对觉醒的父母。作为父母,我们也应当接受他们的影响,实现自身的转型,而不仅仅是力图对他们施加影响、转变他们。
——觉醒的教养方法要求父母从根本上进行转变,要求我们考虑一系列标志性的课题,诸如:
我是否作好了准备,愿意在与儿女的互动中走向更高级的精神觉醒?
我怎样才能认清孩子的真正需求,有的放矢地教养他们,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如何战胜自身对改变的恐惧,勇敢地转变自己以适应孩子心灵的需求?
敢不敢打破常规,用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指导自己的养育活动(忽略外在因素的干扰)?
我是否清楚地认识到教养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能不能把同孩子的关系奉为一种最神圣的亲密关系?
——每一个孩子一旦进入我们的生活,都会有他自己的烦恼、困难、顽固本性,这些恰恰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还需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善。
——我们同孩子的互动往往是依据自己接受教养的经历。因此,无论抱有多么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童年。
——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童年承受的痛楚传递给下一代,将上一代的错误接力般地复制下去。我们不觉醒的程度也会在相似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生活。因此,解放自己,摆脱不觉醒,就成了走向开明的关键一步。
——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部的世界寻求答案,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系本身,而且有信心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到答案。
——要想学会觉醒的教养方法,就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建设同孩子关系的过程中学习,而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式的读书或学一些头痛医头的具体技巧。
——觉醒的父母会采取平常的、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格来建立并巩固同孩子间的纽带。
——身为父母,我们都急切地希望孩子的行为立刻变得“妥贴”“规矩”,而自己也不必再历尽困难先作一番改变。但觉醒的教养方法不可能使一个家庭在一夜之间改天换地。在父母觉醒的过程中,“活在每一个当下”恰恰是至为关键之处。一个个觉醒的片刻累积起来,一种更加开明觉醒的家庭互动关系也就由此建立。
——改变或纠正某个具体的行为不是目的。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哄孩子睡觉”或是“如何劝孩子好好吃饭”,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精神基础。
——教养工作不是知识型的工作,它是一项细水长流耗神耗力的工程——我们要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不然就无法在教养过程中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因此,身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最隆重的礼物就是理解他们的能力,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人格是独立于我们的。反过来说,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尊重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天性。
——一个觉醒的家长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富有觉悟地教养儿女既是一辈子的修行,也是每一天的功课,更是敏锐地察觉自己深层的不觉醒的过程。
—— 觉醒并非一个目的地。我们变得觉醒,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都能避免不觉醒。相反,觉醒的生活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没有人是彻底觉醒的,我们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方面是觉醒的,在另一方面却是不觉醒的;在这一刻或许觉醒,到了下一刻就不觉醒。我们实现觉醒其实是为了见证不觉醒,如此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接近觉醒的状态。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将自身的不觉醒视作洪水猛兽;它并不可怕,反而是完善人生的一道门槛。
《父母的觉醒》与其他育儿书不同,它致力于让父母反躬自省,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觉醒。通过父母的觉醒,实现亲子关系的根本性转变。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