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五月份,学习群里会被一股焦虑的情绪慢慢覆盖。择校、民办学校的面试、学不学拼音等等。淼淼的学校第二年招生,210个名额,报名人数已有一千多。我们的邻居上海据说还有幼升小面试的培训课程。这几年民办小学走入家长的视野,我想,也许类似的培训课程也会在常州应运而生。
两年前,淼淼从一所挤破头也要去的公办幼儿园转去一所华德福幼儿园。没有拼音没有口算,有沙子有水、有远足有自然。在很多孩子已然熟练地背诵20以内加减法时,她尚且需要在大脑里将运算过程逐步演练。她从小读绘本长大,但我们读的方式随意而自由,她并不曾从中认识多少字。她每天有大把自由畅快的时间玩耍,正儿八经地学习,是与她无关的。
许多好心人士提醒我,包括淼爸也曾问我,要不要教加减法。事实上,所有的加减法都是她自己慢慢琢磨的。这种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思考总结获取的知识,累积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远远超过知识的被动灌输。当她理解了拆分,她便能用拆分法算出几百上千的加减,这是类比和推理能力,这是知识的灌输得不到的。
所以我不曾担心过她的幼小衔接。我很清楚,她能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开朗爱笑,心态积极阳光。她具备入学的能力,那么知识的获取按照书本节奏走便可。
因为搬馆后,书馆前所未有的忙碌,一年级上学期我能分配给她的时间少得可怜。当然,她也不会是班级里排名前五的第一梯队。按照老师的话,或许就是差那么一口气。而我则告诉她,这一口气,我们留着,以后用。
这学期,又长大一岁的她已然有了不同的面貌。课内的部分她已会与我沟通,哪些是她欠缺的,是这学期需要提高的,哪些是她希望我可以帮助的。课外的部分,练习的自觉性提高,钢琴和英语,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要求。与上学期的她大相径庭。
拿淼淼做例子,其实想说,一个孩子要去上小学,仅仅是需要储备拼音识字与计算的知识吗?不,这从来不是最要紧的。倾听能力、主动思考的意愿、自控力、社会交往的能力,才是决定孩子小学阶段甚至一生的能力储备。而幼小衔接也不仅仅是大班半年的事,它应该是从中班开始延续到二年级的漫长过程。
所以你明白了,为什么这一次我们的活动严格分龄,每个阶段两年的活动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幼小衔接的过程。四年,足够一个孩子完成能力的积累。
学霸终究只是少数,普通的孩子依靠中上的成绩、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开放的心态、与人为善的社交能力,依然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而我们的孩子,毕竟绝大部分是普通孩子。
前日,有朋友与我说,她想做培优,因为只需要有几个孩子的特例,便能当名师。而你把40分的孩子教到80分,劳心劳力也未必被认可。
的确如此。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总是盯着金子塔尖的人,我们总是向往精英教育。可是,我很清楚,书馆面对的是普通的孩子、普通的家长。瑶瑶拿到星星火炬的全国金奖,欣欣拿到华杯赛的二等奖,我心里很明白,这不全是书馆的功劳,我不贪功,也不以此宣传。我在乎的是那些初来书馆问题很多,却因为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呈现出截然不同面貌的孩子。我在乎的是,书馆里普普通通的孩子,只要家长愿意配合,他们都可以成为上述所说中上的孩子,天资高的,当然可以走得更远。
这是教育最迷人的地方。
即便,这一切并不能得到外界的认可,得不到虚名,那又如何?至少,我们创办书馆,做理想的教育,内在的动机得到了圆满。
能让绝大多数人受益的事,价值远远高于让少数人受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