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单曲循环听着孙燕姿的新歌《风衣》。独自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身边或匆忙或散漫的身影,几句歌词便反复回响在耳边:“成长是个游戏,把曾经变如今,一个一个告别的身影,拼凑剪贴一件黑色风衣。”
曾经在一篇写拉萨的游记文中看到作者提到的安妮宝贝的《莲花》,于是便记下了这本书名。在接到这本书的时候,标题下大大的写着作者名“庆山”,虽不是安妮宝贝的忠实粉丝,也知道她在很早就改笔名了,但还是莫名的觉得陌生。
我没有搜索安妮宝贝改笔名的原因,也没有去猜测改笔名背后的寓意,但还是愿意固执地叫她记忆里的那个“安妮宝贝”。
一本书到一个作者再到一个人。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没有和梅联系快三年了。
02
第一次高考失败后,我选择复读。梅以高二本分数线一分的成绩刚好上了省内一所普通二本学校。这大概是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在平时测试成绩排名都是靠后、被多次叫进办公室谈话。
15年的6月9号下午,还记得天灰蒙蒙的,雨迟迟不下。考完最后一场英语,和梅一起走出考场,再走到宿舍楼。一路上她近乎激动的疯狂。“终于解放了!”“晚上出去玩吗?”我没有回答,试卷的内容在脑海里一遍遍呈现,浇灭着她兴奋的“火焰”。“我觉得我考得不行,数学,理综好几题没写……”“不要想了,都考过了,你平时测试都比我好,可以的!不用想啦。”
那个晚上,梅在网吧里呆了一整夜没有回宿舍,第二天在收拾宿舍行李的时候,她依然精神旺盛的说:“补了一晚上一年里没有看到的电视剧还有综艺节目,特爽!不要担心,考过了就忘记,什么都不要想!”她的妈妈一边在帮收书得老头整理满地狼藉的资料书,一边和我说:“半,考过了就忘了,不要想,何况你成绩比我家梅好哇!”
那次收拾完行李,从宿舍搬出去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也再没见过面。即使后来家住在同一个小区,上大学在同一座城市。在暑假选择复读的日子里,联系方式也彻底断了,梅发来的多次好友请求,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同意”与“不同意”,最后选择忽略这条消息。
03
和梅相识于小学四年级,当初自己是转来的新生。性格内向,也比较羞涩,坐在位置上也很少离位,要么拿着笔写写画画,要么呆呆地看着周围不太熟悉的环境。于是,一天最期盼的时间就是下课放学。
那时家离学校很远,又不会骑自行车,两趟都是步行。尤其到了冬天,早上天还没有亮就开始走,下午再走回家天基本就黑了。
梅没有我家远,但是同路,几次在路上远远看见她和一群人在前面走着,我就走在他们后面保持很长的距离,或者有时候走在他们前面,但是始终保持很长的距离。
有一次,放学打扫完教室,去厕所旁的水池洗手,正好碰见刚上完厕所的梅。她对我笑笑,然后说了我们交流的第一句话:“我经常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你一个人在走,几次想叫你,又不好意思。”
梅很好看。还不会打扮的年龄,发质有些枯燥,但自然卷的头发倒显得与众不同。眼睛很大,有很宽的双眼皮,皮肤白皙,唯一不足的是鼻梁处有一小片雀斑,高中时和她逛超市,她下狠心买了一瓶超贵的祛斑的护肤品也未能除去。声音细细软软的,在说第一句话时,脸蛋红红的。
这是在那个新转来的学校第一次仔细看一个人,也是第一次和一个人说话。
“我也是,经常能看到你们。”
“那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走哦!”
“嗯。”
后来和梅成了同桌,我那时严重偏科,数学特别差,梅的脑袋转得快,对数学的悟性好,就算玩不怎么学,数学也能马马虎虎的考个七八十,所以经常询问她问题或者赶不上作业交的日子也就直接看她的。她是好胜的,也喜欢去表现自己的人,有时候看她作业时,她总表现的小心翼翼、遮遮掩掩,生怕我抄了她的“聪明表现”。
交流与行为过于密集,难免会有摩擦,更何况是两个12,13岁的小女孩,但即使有再大的矛盾也会被另一种欢乐取代。
在学期的末尾,老师调位置将我和梅分开座。在收拾课桌上的书,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我们竟然大声的哭了,请求老师不要调开我们。
这段因为调位置而哭的经历,我们后来都还记得!在高中再次相遇调侃中提到时,也都变成了笑谈,甚至嘲笑当时多么傻!
04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不在一个学校,也不再同路一起走。初中三年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级,路上相见连点头相笑也不曾。几次上厕所、去店里正面碰上,也像个陌生人,或者我们彼此看见了,却故意和身边的朋友说笑,其实这样已经习以为常,但似乎还在掩盖着尴尬。
爱情经常讲究缘分,友情为何也不是呢?
高中报道时,我们分在了一个班。我们的父母又早就认识,于是在高一下学期和梅住在了一间宿舍,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逛街,有会深夜聊天,有会讨论学习……
没有吵过架,也没有暗地里怼过,但不懂我们之间为什么似乎始终隔着极薄的纱,阻挡着两颗心相交。一个学期过后我和梅分开宿舍住,同样在一层楼,中间隔着几间房间,我们的关系不咸不淡,依然一起同进同出。
高二暑假为迎接高三的全面备考,学校开始偷偷的在外面补课,于是不得不租房子在外面。经过和梅父母的商量,我和梅租的是一家人,只不过房间是分开来的。
一次在等她一起补课时,看见她桌上有一本撕成两半的书,我拿起损坏的书,她说:“看得很压抑!所以撕成两半了。”书的封面是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不想刷题,看了几节,太消极了。”梅说完从我手边拿走,然后扔进垃圾箱。
这样的性格是符合梅的,从四年级相遇到高二末,认识梅已经七年了,如果说小时候不太懂世故,而正处于青春,性格的逐渐展现也伴随感知力的形成。梅做事情是极端的,高兴时会疯狂到不能自已,说去做的事情立马去做,不考虑接下来发生什么;消极时则会想到活着的无意义,继而提到死亡。
正式进入高三时,我和梅彻底不说话,一直保持到高考最后的一天。
选择远离和她交流那个人是我,是我刻意躲着梅的,有几次在宿舍楼梯口碰见梅时,她欲言又止,我快步走上楼梯,像做贼似的逃避。以至于和我相处很好的同桌m看出了我和梅的关系,好奇的问,为什么你们不说话?“我和她想法不一样吧!”忘了当初是敷衍m还是确实是那样。
在那个只有一个目标――考大学的高中,我们像个机器,没日没夜的学习,哪根螺丝白天松了晚上就算不睡觉也要拧紧。梅是其中一个,但她却做了个偷偷再深夜拧紧的“螺丝”,我问她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她说,写了几题,很早就睡了;看她做得辅导资料时,亦如曾经抄她作业一样,遮遮掩掩,含含糊糊说自己真的没怎么写,随便挑了题目在写,而事实上满满都是笔迹。
这些在现在看来都不重要了。
05
14年暑假和梅一起走在补课的路上时,梅总会和我谈起憧憬的大学生活:我真不想过现在的生活,天天刷题上课,真的好累!我现在就想快点上大学,像毕业的云姐那样变得很成熟,我要买一件白色的长裙,就穿在像这样的夏天,在冬天,我要睡到自然醒,再也不想5点半就起床……对了,我要谈一场恋爱!
我不知道该怎样定义我和梅之间的关系,青梅竹马?不曾;同学同桌室友?而我们的关系似乎不足以用这么生疏的词语,至少在我看来;无话不谈的朋友?她不曾坦诚,就连后来憧憬的世界里,也不曾去描绘我们在一起的瞬间。
大学里不知道她过得怎样了,三年了,那个把安妮宝贝《告别薇安》撕成两半,那个无法让我去定义我们关系的女孩,穿起了白裙,邂逅了爱情吗?
我在大学里,花一天的时间,听着孙燕姿《风衣》为你和我写下这个故事。你会看到吗?其实也不重要了,就像不再联系这么久,都不重要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