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们总是受到读书千遍,其意自现。这句话的影响,总是想将一本书读过之后再读上再读,想将一本书的内容吃透。
不过,最早这句话,出自于陈寿,在《三国志》中的句子。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书籍本身就非常之少,懂得文字又对书籍的内容可以有一定见解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人们对学识的讨论与请教似乎也只有区区的几个渠道。
而在现代社会,你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任何一门学问,上到宇宙的奥秘,量子物理学,下到洗衣做饭,唱歌吃饭。
在这样的一个可以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知识爆炸的时代时,你选择一本书来不断的阅读,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方式。
一本书的局限性
无论一本书有多么的精典,他都会与时代、作者的背景以及作者认为的读者范围所圈定住。很多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有所转变,正如你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一样,无论是哪一本书,都会在成书的那一刻所凝固住。
先范再精
当然,你也不能一味的无目的的阅读,你应该更多的阅读同一主题下多本书籍。当你阅读多本书籍的时候,你或许会惊讶的发现很多有趣的观点,甚至是作者们之间不同的观点。
通过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你可以更加的了解这个领域内的知识体系与情况。
在你不断的对你的知识体系进行迭代之后,你自然会寻找到你认为一本或多本的精典之作,而对于那些相互矛盾的观点,将成为你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写在最后
要真正的做到读透一本书,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因为在你的知识体系有限的条件下,你很难真正的去理解到书中的真谛。
如果你想透彻的了解到一个知识领域的内容,这似乎更加是一个非常难的愿望,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进步,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