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32,12-7-4,告子章句下7-4》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庚寅日,冬月十二,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这一节往下,由述职进而详细分析为何五霸是三王的罪人,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大夫是诸侯的罪人。条贯而下,触目惊心,能不为之凛然乎!
孟子说,诸侯到天子的首都定期报到,这叫作述职。述职要点之一就是定期,不是临时性起意。
德鲁克说,企业管理要遵循"向上原则",而非"向下原则",只有向上原则才能保证达成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往下管的再好,就算局部管的特别优秀,却很可能破坏了整体。
当把某一范筹视为整体时,就会产生"一致性"。如果把局部视为整体,就会造成偏差,所以,视野和心胸比特定的才能更重要。
如果诸侯如期而至,等待他的是丰厚的奖品和隆重的仪式。如果出现一次不来的情况,视为傲上的迹象,按照规定,降他的爵位,以至于降他的官位,按照现代社会制度而言,就是先降职称,正部级降为副部级;再降职位,省长降为代理省长;如果出现两次不来的情况,视为陵替的迹象,按照规定,削他的领地,以至于降他地方提留比例;如果出现三次不来的情况,视为悖乱已极,不仅是削地那么简单,直接下达命令,派军队讨伐,往诛其人,更换贤能的人。
述职制度也和巡狩制度一样,运用奖励和惩罚并举的方法,激励遵守向上原则的领导和警诫实施向下原则的混蛋。
由此可见,三王时代,确实做到了礼乐征伐的标准、评价和权衡都出自中央,地方不敢擅专。天子负责发布讨罪命令,且不需要亲自率领军队征伐。诸侯承命出兵征伐,却不敢擅自兴兵讨罪。这是政治伦理,名位象征。这一点,自三王时代以来传承至今。
孟子说,五霸不用天子之命,联合其他诸侯攻伐背叛自己的诸侯,名义上虽然是伐,实际上等于是讨罪,不就是以下犯上,僭越擅权吗?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用今天的社会而言,法官下了叛决书,警察执行,这是三王时代的正常程序。五霸时代则不经法院审理,自己就动手,等于说警察变成黑社会帮派,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这是自三王时代到五霸时代的政治社会的堕落史。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