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周二,阴有雨,24至33度
这样的天气最难受,雨凝聚了一天,都没下下来,空气中的水汽已饱和得能滴水,人的皮肤摸上去粘粘乎乎的。公寓底层的楼梯边,有只青蛙伏在那儿好几天了,估计只有这里最阴凉。它恰好趴在我的自行车轮边,害得我不敢去推车。夫说,没水喝,它怎么能生存,难道吃虫子能补给水份,因为虫身上有体液。我说,兴许它白天爬到户外喝水,晚上才爬进来睡觉。你当它是人,会认路吗?不认路,干嘛老守着我的车?我和夫常会为一些低级幼稚的问题争论,就算是调情吧。
昨晚开了空调,睡得特别沉,醒来四点半,又闭了会眼,再次睁开,竟快六点了。赶紧起床。今天的早餐鸡蛋灌饼加豆浆。先揉了块烫面,就是用开水和面,将面筋烫断,饼皮会偏软。在面粉里加点盐和油,揉成光滑的面团后静置一小时,为出面性。若立即擀的话,面团会回缩,延展性不好。利用这段时间浇花、洗衣。动手制饼,先舀小半碗面粉,在锅里烧热油,浇到面粉上,调一碗油酥。然后将面团四等分,千万别揉它,一揉面性就消失。将油酥包到面团中,再将面团擀成一簿饼,摊到平底锅上。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按理说,饼坯在锅中略烘烤就会分层鼓成一个大圆球,在饼皮上戳个小洞,将蛋液灌进去就行。可我的饼坯并未整个鼓起,而是局部不相连地鼓几个泡。不得已,只好将蛋液淋在饼面上。味道和卖相也不错,夹了油酥的饼,吃起来软韧带酥脆。吃完早餐,再煮上一杯咖啡,坐餐桌前读了半小时报纸。啊,我终于实现了完美的复古生活。
上班后,先整理图书室。整理完,翻开《论语》。此次从“八佾篇”开始起笔,而“八佾篇”基本是礼制的内容,需读相关礼制的文献。今天解读“三家以雍彻”,将《仪礼》之《少牢馈食礼》和《有司彻》两章读了读。文字上读来程序极繁复,若在纸上画好方位图,脑子里将场景串联一遍,又觉得写得极合理细致,只是做“尸”的人胃口和酒量都得大,否则几轮的献食敬酒,如何撑得下。为解一章论语,读了两小时书,但最终却都没写进解读中去。写时仍不够静气,又怕写得过细,让人看不下去。
连续写了两天《论语集解》,感觉找到了平稳的生活节奏。每天给自己分派固定任务,如同上班。并不苛求完美,只需每日定时出勤,并出完整的成果,然后再散漫自由地读闲书,便不会觉得空虚迷茫。纪律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缺失了纪律的约束,便无法体会自由的快乐。纪律就是人的重力,有此重力,人才能在大地上自由行走,否则就无法掌控方向。我想,明白了此理,我就能将《论语集解》稳定地写下去。
已经九天没打开朋友圈。今日手机使用时间为两小时零几分。其中有一小时用于百度搜索,读文献时常需会遇上生僻的古汉字和典故。我对时政新闻的获悉,主要通过读报。早餐、晚餐后,我都会读上半小时报纸,再缓缓起身刷锅洗碗。今日我在报纸上读到新一代的消费者追求生活仪式感,于文化情结深处发掘美好的生活品质。于是书店就升级为“文化买手”,顾客在书店里,可阅读、可分享、可欣赏艺术、甚至还有桌游社交、音乐舞蹈体验课程……各种文化衍生的服务将书店打造成全新时尚生活的“样板间”。我又在写姜亮夫一文中读到,姜先生81岁时,写给外孙女姜祖韵的一副对联“深沉、邃密、博雅、刚健、笃实、光辉”,这十六个字像鼓点在我心里敲了十六下,体内一片敞亮。唯一不好的是,这些读书的报纸中处处是荐书广告,这段时间一不小心书又买多了。在我发誓要把省钱立为近阶段第一目标时,在买书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刹不住车。今天又花去265.9元,购:
1、 古代汉语词典,商书印书馆出版。(很多古字,百度上搜不到,还是需要一本工具书。虽说家里藏有《康熙字典》、《辞源》、王力编《古汉语字典》,以及《尔雅》、《说文解字》,可它们的搜索方法很特别,需具备一些专业知识,我又没时间去研究,还是先买本可用的救急。
2、 李零著《波斯笔记》(上下册)。
今日收到余华的《米兰讲座》,读了七十页。余华说,汉字与其他语言的区别是汉字是单音节的,节奏感强。旋律感显然不如意大利语、英语、法语这些语言。所以汉语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发挥节奏感的优势。我是否可将此理解为短句。其他内容拉拉匝匝地,很难抓住重点,这样的书其实适合网上阅读,一目十行即可。写完日记,再翻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