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她的特立独行,她的洒脱,她的真诚及她的旅行都是我望尘莫及,梦寐以求的夙愿。
含泪读完《梦里花落知多少》我总结了三毛对待人生的态度:真挚的友情,感恩的亲情,一颗纯洁的心永远陪伴着着她的爱情。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吗?可惜如今功利的世界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包括我在内,正因为我们做不到她的至纯至真的爱,她的人生观洗刷着我们的灵魂,深深的刺痛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幻想着人世间的美好,她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太匆忙,顾不得停下脚步慢慢体会。
既然是美好的,那么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三毛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观吧,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一,三毛的亲情观:
“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读三毛的这段文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三毛就连死也要让父母安心。我们给予父母的和父母给予我们的从来都没有成正比过,我们应该反思自己。
对比我另外一个深爱的作家张爱玲,三毛的家庭幸福感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她的父母从小就注重她的学习和艺术修养,也许只有在这样即严又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三毛慢慢长成了一棵自由自在的大树,无惧无俗的人生观,让她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无忧无虑的自我成长!
对比张爱玲她是幸福的,有时候我在想张爱玲的文字是生命逼出来的,发自内心的呐喊;而三毛的作品却是生命成全给她最美的画面,她在上面挥洒自如的绘画着属于她的精彩瞬间!
因为爱惜三毛,我不喜欢看网络上谣言说,三毛是抑郁自杀的,这对三毛不公平,即使真的是自杀,那也是她已经尽到了做子女的本分,做妻子的情分,这些在她选择去天堂之前已经做到自己的极限,她要赶去寻找荷西尽到做妻子的未尽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说,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毛的死可以说是重于泰山,重于爱情亲情至上的死。也可以说她的生,活出了我们几世的精彩!
二,三毛的友情观:
三毛的朋友很多,不论在撒哈拉沙漠还是西班牙,她最喜欢跟朋友们相聚,在吃的,用的上她从来就没有斤斤计较过,一切对她来说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友情无价。
而且她的言行总是照顾到朋友的感受,即使后来荷西已远去,她开始慢慢封闭自己,她也总是照顾到朋友们的面子,一个不去,那么其他的聚会也应该散了,这是他对友谊的真爱,她不想得罪任何一个朋友。
住在台湾的家里,每天都要应付饭局和聚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理解她,内心的孤独,因为她太爱荷西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她越爱的深沉,越发不愿意应酬,这跟之前的她完全是变了两个人。
我们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三毛对友谊不也是认真的吗?
三,三毛的爱情观:
甘拜下风,三毛的爱情观怎么也那么的洒脱,心随爱意,勇往直前,碰到真爱义无反顾,绝不给自己留后路;遇到,单相思,宁可逃避现实,也决不留恋,这就是率真的三毛,爱的真真切切,爱的轰轰烈烈,你行吗?
我们可以从她的三段不同时期的恋情说起,貌似她的爱情都是为后来的婚姻燃油加速,找到真爱决不放弃!
关于初恋:梁光明
人生第一次恋情是跟文化大学戏剧系的梁光明。三毛和梁光明相恋三年,在他们相恋的日子里,三毛对他的爱从来都很强烈,也是年少无知,青涩懵懂让她在这段苦涩的恋情中,艰难前行。
梁光明毕业前三毛设想着跟梁光明结婚,而梁光明却想先立事业后结婚。两人在婚姻问题上的纠葛让爱情变成累赘,后来三毛将结婚两个字越说越频繁,并开始逼婚,梁光明如果不跟她现在结婚,她就马上去西班牙,结果梁光明真的选择了不结婚,就这样大学未毕业的三毛痛苦地选择去西班牙。
异国恋情:伤心绝望
在西班牙的那段日子,三毛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有过短暂的爱情。其中有家里开豪华餐厅的日本留学生,再后来三毛为了自己的德国籍男友离开西班牙去往德国柏林,而生性浪漫的三毛忍受不了德国男友爱她的方式最终选择离开,前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伊利诺斯大学一位化学博士掳获了三毛的心,这位博士还是三毛堂哥的同学,可这段爱情最终没有结出果实,三毛选择了回台湾。
仅差一步,步入德国籍教授的婚姻殿堂
回到台湾,三毛有了新恋情,即将结婚前三毛才发现对方是位有妇之夫。痛心之后三毛很快跟一个台北某大学40多岁的德国籍教授建立恋爱关系并且接受了对方的求婚。
可惜命运捉弄人,结婚前夕,新郎心脏病发猝死。
台北成了三毛的伤心地,不久三毛离开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跟已经长得健硕成熟的荷西重逢,并且成为荷西的新娘,结婚的地点在撒哈拉沙漠。
这算是,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吗?
也许是三毛对爱情不死的执着,也许是月下老人的恩赐,可怜这个谈恋爱也这么认真的奇女子,她终于又有缘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荷西,荷西终止了她对爱情的飘逸,给了她最温馨最浪漫也是最奇特的婚姻生活。
彼时的三毛满脑袋都想着就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在人生的旅程中有荷西陪伴,她就是太阳,永远阳光灿烂。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想不到荷西竟然一个人离去,抛弃她独自在人间哭泣。我总是在想如果让我遇到如此爱我的人,随他西去是最好的宿命。三毛也不例外,可是她还有爱她的父母,她要尽孝还要陪荷西,思想必定混乱,思绪必定失控。
既然生命需要勇敢的活着,必定需要爱的寄托:
在荷西走后,三毛一直心如死水,直到读到王洛宾的民歌,三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打动了,但是并不像小说里情节那样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三毛爱独处,王洛宾爱热闹;三毛喜欢离群索居,王洛宾常常宾客盈门;三毛感情外露敢作敢为,王洛宾的内心却在挣扎和犹豫。最后一个写过无数经典作品的歌王,一个万水千山走遍的奇情女子,最终交错于无法重叠的时空。
王洛宾“情诗”《等待》 献三毛,原诗如下: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茫的梦,
莫将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回来。
我永远等待等待等待,
等待你回来……
人生如梦,落花有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