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导读 这是一部反映内蒙古人民决死抗战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诠释和平、反对战争、永恒人性的多彩乐章。激烈的民族对抗、多情的人性碰撞、缠绵的异域恋情,使内蒙古人民的良知和理性在弹雨和人性中抒发。战争,使人民精神升华、灵魂“蝶变”。
长篇抗日小说《蝶变》连载
作者:田彬
第一章
云遮雾罩的半山腰上,一位少妇很吃力地向上攀着。她顺着一条羊肠路,每向上登一步,臀部就艰难地扭半个圆。山风撩起她那带大襟的红布衫,丰润洁白的腰肢若隐若现,远远看去,像是窈窕的仙姑。
她攀上了山顶,喘着粗气。
这山顶圆得像磨盘,大得像碾粮食的场面。山顶上的风景真好:野花无心地开着,向上承迎着蝶舞蜂飞。自然中的生灵倏忽而过,风一般的影子拨动着绿密的长草,惊得正在吟唱的有翅类昆虫一个劲儿地扎猛子。
少妇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她的小脚疼痛难忍。她脱去绣花鞋,把一圈圈绕着三寸宽的马连带裹脚布松开,两只小胡萝卜似的三寸金莲便怯生生地露了出来。这真是天下奇观:除大脚趾外的四根趾头全部被折弯了,围着大脚趾紧紧贴在脚脯上,脚变成了圆锥形。这要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把脚趾使劲压在脚脯上,用布条反复紧缠,并每天在脚上重压三个时辰的小磨盘才能诞生。
少妇轻轻揉捏了一阵,便又重新裹上了脚布。她依然坐在山顶上,眺望群山。
紧挨南山肩膀的西山,头是尖的,山高万仞,人不能上。石壁似刀削了般齐刷刷的,缝子里横长着一棵棵松树。那些树一生出来就倒立着,没有头朝上直立过一天。山头上有几只盘羊,无忧无虑地站在白云之下,眺望着远方的大山。
东边的大山叫老虎山,形状像老虎一样,两只“前蹄”正好搭在北山的肩膀上,把两座山连接了起来。
北山远不如老虎山雄伟,也不如西山陡峭,但红色的胡柳林一片挨着一片,密密匝匝终年不见阳光的桦树林也白得神秘。
四座大山的底谷,有一个百十来户人家的村庄。这村庄叫古堡村,北魏时期是鲜卑族的一个军营。村四周是用黏土筑的城墙。村子里排列着各种走向的土房,房顶是泥抹的,满长着蒿草。村子里的树不多,但一行一行整齐规则,沿着土城墙把村子围住了。
少妇从山顶上看见了自家的院落,一个用石头垒成院墙的大院子。正西是方方正正的用桦树杆扎起来的羊圈;院中有一棵大榆树,树冠蓬勃发达,像顶圆圆的蘑菇;树后有三间正房,公公婆婆一间,自己和丈夫一间,未娶亲的小叔子们一间。她看见一个指头大的小黑点,像昆虫一样在院里爬动,那是她的儿子。接着,看见婆婆把那指头大的小黑点抱回屋里去了。
她的婆婆是全村最凶的婆娘,家法严厉。少妇平时在她面前不敢多言,不定说错哪句,笤帚疙瘩就飞到了头上。平时在婆婆面前说话,她必须低着头,表示对婆婆的尊敬;如果抬头说话,一指头捅过去,就像铁钩子一样会把人眼睛抠出来。
前一阵子,听说有个孙中山先生,要解放妇女,要放脚剪辫子。少妇也想放脚,还没张嘴,婆婆就指着她骂道:“发小家,你要是敢放了脚,我就拿斧子剁掉你那双脚,让你变成个秃槌子!”
少妇知道婆婆的厉害,说得出做得到。虽然婆婆也是三寸金莲,但只要在村东踮上一脚,村西也会晃荡半天。少妇自从嫁到李家,尽管俯首帖耳,还是没少挨打。但她懂得隐忍,始终小心侍奉,赢得了“好媳妇”的美誉。
这少妇叫慧慧,是从黑蛇沟村嫁过来的。当时的人看媳妇美不美,不看容貌怎样动人,而看脚是否小巧。慧慧的脚不但小巧,走起路来也扭得分外好看。村里人说:“咱们村飞来凤凰了。”
慧慧提着的柳条篮子里放着全部家当——“袁世凯”大头银元三十块,还有一小罐熬熟了的洋烟。这些天风声越来越紧,说法也越来越多。先听说日本鬼子进了上海,又听说从东北也进来了鬼子,接着听说卢沟桥事变了,进来许许多多鬼子。这日本鬼子都是牲口,看见哪家闺女长得漂亮,就要强暴。每到傍晚,村里人简单地吃上几口饭,就聚到大户人家里,一方面探听从村外传来的消息,一方面把自己听到的消息传播出去。这些消息吓得人一黑夜不敢睡觉。即使睡着了,也做恶梦,惊出一身冷汗。
看开些的富人开始大吃大喝,抓紧享受。多数穷人家,从房后挖个深洞,把洞身延伸进那厚厚的土城墙里,鬼子来了好有个躲藏。有的人打算躲进深山石洞里,所以提前背进洞里许多莜麦秸子,以免住进去受潮受凉。多数人的主意是往南山里跑。南山之南,便是深山老林了,越往深走,越暗无天日。那里夏有野菜,秋有野果,冬天山里有的是木柴,沟里有的是泉水,随便可以搭房子,烧开水,离开村子也不会饿死。人们早已绷紧神经,随时准备逃亡。
昨晚,李家来了几个远房亲戚。他们在孤灯黑影下,嘁嘁喳喳地说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慧慧碍着家规,只能借送水沏茶的工夫,听个只言片语。听说日本人已经到了厚和,不几天就要进山了,慧慧的心吓得咚咚直跳。所以,今天她要把全部家当藏起来。圆顶子山的边缘地带有一个大土坑,慧慧瞭瞭四下无人,便拿出挑菜的铁铲深挖着,不一会儿就挖下了二尺多深。她把装着袁大头的瓷罐放在坑底,一并将那罐洋烟也埋了进去。她埋好土,又在上边撒了许多干枯的草秸,伪装得和原来一模一样,才沿着那条羊肠小道向山下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