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开元末期,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声色,怠慢政事,使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结合在一块,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让朝政更加腐败黑暗。
而心直敢说的张九龄非常不满意牛、李的行为,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甚至经常与他们或明或暗地进行斗争。
所以李林甫便视张九龄为眼中钉,一心想要拔点这根钉子。
有一次,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张九龄多次和唐玄宗直白地说不行,并在后续持续弹劾牛仙客,惹得唐玄宗很不高兴。
这个时候,李林甫抓住机会了,趁机向唐玄宗进谗言……
生气的人最易感情用事,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写下了表明自己志洁行芳的情怀。
其实我挺喜欢这样的张九龄的,至少他是一个正直又博识的人,最适合当朋友。
《论语》里面讲过益三友和损三友的标准,益三友分别为正直,诚实和博识,损三友分别为便辟,善柔与便佞。
我是这样理解益损三个标准的:
益三友:
01.正直:能影响你的人格,给你勇气和果断。
02.诚实: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精神会被净化和升华。
03.博识:从他的经验,获得自己有益的借鉴。
损三友:
01.便辟(顺风草):
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从不说不字,好比乾坤时期的和珅。
02.善柔(黑白配):
没有是非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好比明英宗时期的王振。
03.便佞(吹死牛)
伶牙俐齿,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也就是光会耍嘴皮子的人。好比身边的一个同事,小王,华而不实。
说到这个同事小王呢,我真的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希望大家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要谨慎去分析,不要让自己后悔。
我初入公司的时候啊,感觉整个气氛很压抑,但是我旁边的一个同事却满脸热情,还给我拿东西,跟我说公司里的有趣事情以及注意事项,这个热情的同事就是小王。
当时瞬间就对他心生好感,后来我每次问他事情,他都会详细给我解答,自然我就和他走的越来越近,从而也发现了他身上的一些坏毛病。
比如说,他总是对别人说假话,回过头来信誓旦旦的说不会跟关系好的人这样,好比我这样的。
比如说,我和他说什么,他总是应承,夸赞我,说“你这个想法太棒啦”,然而具体棒在哪里他却从来不说。
比如说,他说话总是让你很舒服,但是行为上却让你很不齿,好比随地乱吐痰,总是多打食堂里的菜,宁愿吃不完浪费也不愿少打。
比如说,我冲动了,和领导吵起来了,他总是单独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为你打抱不平……
但最最紧要的,是这样的人最后都会坑了你,可惜我当时不明白,所以……
有一次,为保障一场很重要的会议,领导安排我和小王一起更换音频线,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他就主动让我回去,说他一个人来干就行,我当时觉得非常暖,还感恩生活给刚入社会的我一个这么好的朋友,却不知道这是他贪婪和图轻松而表现出来的伪善!
他把原本需要购买的10元1米的音频线私自换成了2元1米的音频线,然后再拿出一点人工费,让店家给他装上,结果这个店是个二手店,店家也是二把刀,线头居然没有接紧。
结果保障那天,音响突然传来大的杂音不说,中途接头里面的线也松落,导致音响不响,因为我是主负责人,被狠狠训斥了一顿。
我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批评倒是轻的,关键这永远在领导心里形成一个印象了。
而且事后我询问小王的时候,仅仅是询问,还不是质问,他的态度就全然改观,当着所有人的面指责我,说我的不是。
“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好好好,以后你的事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谁都不要找谁……”
这会我算认清他的真面目了,眼睛不争气地红了,不想让这么多人看见我的泪水,我转身就飞快地离开……
现在流行高情商,说让别人舒服的话,但为什么不想想,那些高情商的人用意如何呢?
如果别人的话很舒服,但用意恶劣或者对自己一点用都没有,又有何用?而如果别人的话非常刺耳,扎心,但用意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又为什么不能欣然接受呢?
就像张九龄一样,他的话虽然刺耳,扎心,但用意却是好的,所以推动了唐朝的开元盛世。而李林甫和牛仙客的话让唐玄宗很开心,却发生了马嵬坡事件。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讲话的用意,至于态度,一定是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