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聚会上,两位老同学久别重逢。
两人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
可现在,一个成了投资家,生活过得悠闲自在,
而另一个却濒临破产。
这两个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这两个人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
大约5年后公司业绩开始恶化, 10年后工资毫无增长。
那个后来濒临破产的人问自己:
“我为什么进了这样一家公司?为什么这么倒霉?”
于是,他经常跑到附近的小酒馆去借酒消愁。
而那个后来成为投资家的男人也问自己:
“像这样下去,这家公司迟早要完。
我能不能利用至今积累的经验向商界进军呢?今后需求的是那些领域呢?”
后来,他就辞职而后自己出去创业了。
到了40岁时,还留在原公司的那个人被调到了关联企业
——实际上是被降职了。
他问自己:“为什么就我这么惨?老天不长眼啊!”
于是,他又跑到附近的小酒馆去借酒消愁。
而那个自己创业的人,到40岁时事业也走上了正轨。
他问自己:“一直这样工作下去的话,迟早会受不了。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很重要。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自己不工作就有收入进账?”
于是,他把自己的公司转让给别人,得到了数亿日元。
然后用这些钱作为本金,开始投资房地产。
到50岁那年,两人在同学聚会上久别重逢。
一个是生活得悠闲自在的房地产投资家,
而另一个则是被公司裁员的濒临破产之人。
他们俩的区别,就源于对自己的提问。
那个濒临破产之人,
总认为自己所处的困境是别人造成的,
只会怨天尤人,却从不采取任何行动。
而那个投资家,
则时常为了提升自我而向自己提问
—— 时常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
找到答案后就付诸行动。
提问,不仅仅是面向别人,也可以面向自己。
所谓“思考”,其实就是向自己提问。
如果向自己提出好的问题,思考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提出坏的问题,思考就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为什么这么没用?”
这样问自己是不可能得到好答案的。
“我比别人强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
这样问自己则会得到好的答案。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向自己提问就是“掌控自我”。
要使人生获得成功,掌控自我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掌控自我,最快的捷径就是向自己提出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