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朋友跟我讲起一件事,长叹一声:“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初群里的×××说是学历问题了。大多数情况下,学历越低的人选择越少,也越看重眼前的利益,她们身边的人都是差不多水平的人,不仅不会给他们助力,有时候还会泼冷水。”
“平心而论,如果我处在她的位置上,也不太可能坚持下去。”她说。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一书中,提出了“带宽”的概念:
带宽(bandwidth)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而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削弱我们的洞察力和执行控制力。
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可以带来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让我们只关注眼前而无视未来,被稀缺俘获,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也好,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也罢,两者都很昂贵,但这昂贵并不是明码标价,也不是真金白银或是大把的空闲时间。它真正的昂贵之处在于,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你是否能守护好自己的带宽。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无时无刻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眼前的利益与长足的进步往往不能兼得,有时甚至更加残酷,你根本无法确定,死撑着不去碰面前的这块棉花糖,是会得到两块还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面对这种未知结果之时,你是愿意将就于眼下还是兼顾未来,这才是最金贵的决定。诚然,你不必为了“有趣”就辞职体验生活,但无论如何,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读书,也未必不是一种开阔。
你或许没有钱周游世界,但即便是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回家,又何尝不是一种尝新。
你或许无法一掷千金,买一套珍藏版的世界名著放在家里,但是一周抽出几个小时逛逛图书馆,也并不是不可能。
你或许永远不会骑马,不会打高尔夫,不会讲七门外语也没有学富五车,但即便是买一束十块钱的花自己慢慢插好,用一块钱买来的荷叶来焖着米饭,将秋天公园里的落叶剪成不同的形状做成书签,也是对无趣的生活的一种突破。
那些以“没钱”和“没时间”为借口而拒绝有趣的人,他们拒绝的哪里仅仅是有趣而已啊。他们早早地就将自己的带宽收缩到最窄,窄到只见点而不见面,只见今天而不见以后。
他们只顾着生存,却早已放弃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