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乖,听外婆的话,过几天妈妈接你回家。”一年轻宝妈,抱着几个月的宝宝,眼泪哗哗直流。
“时间到了,我锁门了啊。”一个白衣护士声色俱厉地喊到。
年轻的宝妈,依依不舍地把孩子递给老人,抽噎着,目送着老人带着孩子离开。
“咔咔”,门,锁上了。女子坐到楼道的椅子上,继续抹眼泪。
另外一个宝爸,与抱着孩子的宝妈,隔着玻璃门,探讨着孩子的病情。孩子清澈的眼睛,瞪着门外的爸爸,不知所以。
这是某儿童医院消化科病房的大门口。
“只能一位家属陪同,无特殊原因不许更换”,作为此医院的陪护铁律,被医院的团队严丝合缝地执行着。
团队之一,守门的老太,具有掌管钥匙的大权。无论外面的家属如何央求,没有医生和护士的允许,坚决不开门。即使外卖送达,也只能从门缝里递进来——为了取快递方便,医院选取了长长的链子锁,两扇门之间有足够的缝隙容许快递进门。
团队之二,成群结伙的护士,具有火眼金睛和敏锐的洞察力。她们全程无笑脸,只要发现家属进病房探望的蛛丝马迹,立即警惕地庄严宣告上面那条铁律,家属们费尽心思找出的理由,顷刻间,灰飞烟灭。
团队之三,医生,严厉的监管者。针对家属中的漏网之鱼,虽然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被医生发现,当班护士将被严厉问责。
在团队成员们的精诚合作下,病房里除了护士们的大嗓门,很安静,环境很卫生。家属们穿着宽松的睡衣,带着孩子在病房门前溜溜哒哒,累了便回到病房休息,安静的环境保证了孩子们香甜的睡眠,充分的休息缩短了病程,提升了治疗效率。
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执行。医院“风清气正”环境的营造,得益于一个团队默契的合作与内部之间严格的监管。守门老太、护士、医生、医院领导,四者之间,形成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同时,四者高度的责任心,不靠监管靠自觉,也是制度能够落地的关键。而病房外家属们克制住对孩子的思念与惦记,不打扰,不冲动,同样对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执行。制度不可能包罗万象,只要照顾到主要方面,适当牺牲一些次要因素,便完成了制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