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吃货”的孩子们真是口福满满,仅就过年零食而言,各商场超市那各种中式西式、土的“洋的”、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当季节的反季节的、酸甜苦辣咸各色口味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糖果点心、干货坚果、各种瓜果,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花样翻新,应有尽有。喜欢吃什么随意捡拿,只要票子一掏或者手机对准二维码一扫,商品到手,包装一撕,直接进口,连再加工都予以免除,甚是方便解馋。
联想到我们儿时的农村老家,那个时代,不仅物资匮乏,更有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囊中羞涩,即使商店有那么几样为数不多的好吃的零嘴,但却无钱购买解馋。然而,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正贪吃的孩童,过年想吃点零食,却是“无米之炊”。
大人们为了不委屈自己的孩子,也是想尽了办法。既然无钱购买商店里的“洋”成品零食,那就利用自己土地里收获的农产品,自己动手自制“土”零食,解一下孩子们的馋口。也好,自制的“土”零食,少了污染,少了各种不良添加,少了毒副作用,有机物,原生态。
01 “翻穿子”
“翻穿子”,又名“川川子”。它实际上是一种油炸面食,是我们老家过年时的一种传统自制食品,也是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一种零嘴,由于受到时下一些时尚“土洋”零食的冲击,现在老家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费事做了,我真担心这一传统美食可能会因此而失传。“翻穿子”的名称因何而来,我没考证过,可能是因为它的作法和形状。
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就和一大黄钵面,反复揉搓,要将面性揉活,揉的韧性筋道,拉扯不容易断裂。然后,妈妈用擀面杖擀成面皮,拿刀将面皮切成长约10CM、宽约6、7CM的长方形,再在长方形面皮上顺着长形方向的中间划穿四道裂口,两端留下2CM左右连接,不要划断。
再后,只见妈妈双手分别拿着切好面皮两端,将两端从中间的裂口翻穿过去,连续翻穿两次后,放入油锅炸成双面焦黄起锅,冷却后即可食用。若想吃甜味的,和面时点点儿糖精水即可。
那两面焦黄的“翻穿子”,放入口中,酥脆,香甜,是那物资匮乏时期我们儿时的上等零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正月间,村子里的孩子们“拜跑年”来到自家,主人家抓几把香甜酥脆的“翻穿子”,装进孩子荷包,小家伙们哈哈大笑,带着“战利品”蹦蹦跳跳,欢欢快快地去跑拜下一家……
02 “胡叶子”
“胡叶子”,又叫“麻叶子”,也是一种油炸面食。其前期制作过程和工艺与“翻穿子”大体相当,和面揉面,只是面要揉得更活、更韧、更有筋道。
我见妈妈揉面时,先揉上一阵子后,用湿纱布盖好,让面饧一饧,再揉第二遍,再用湿纱布盖好,让面再次饧饧,妈妈说,几次饧面主要是更好地发挥面筋增加面韧性的作用,这样油炸出来的面品才更松软、更酥嫩。
当妈妈第三次揉搓饧面后,那面就犹如有生命一样,柔和、软嫩、筋道十足,扯也扯不断,放在那里自己就可以改变形状。此时,我妈妈就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上面撒一层芝麻,用擀面杖轻轻压下,再用刀切成菱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后,放入油锅煎炸。
妈妈说,炸“胡叶子”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因为“胡叶子”皮薄,稍不注意就容易炸糊,要掌控既炸熟酥、又不过头,火候要把握“文”、“稳”、“恒”三字要诀。
妈妈开炸时,她抱来棉柴,说这样的柴烧出的火较易控制,可以满足上述三字要诀。炸锅中,她一会儿用火钳挟柴添料,一会儿又用烧火棍刨灰压火,主要是根据油锅里炸品需要控制火力,掌握火候,待“胡叶子”二面焦黄时迅疾出锅。
妈妈炸出来的“胡叶子”双面金黄,少许或白或黑的芝麻点缀其间,色泽非常温馨柔和,让人一见就不免垂涎欲滴,必欲食之而后快。拿一块放入嘴中,那松软、那酥脆、那醇香,不嚼自化,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是儿时我们“拜跑年”的“抢手货”……
2018年2月13日于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