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恶性循环中
焦虑症不是简单的焦虑,如果有人患有这种病,会知道自己如何被精神和肉体折磨。精力无法集中,身体疲惫,睡眠质量差,头晕,胃肠功能紊乱,疑病等等。想通过运动改善,然而病情加重。想实现自我接受,情绪和身体并不买账。
每天与这些问题纠缠就已经耗费大部分力气。无暇学习和生活。
好吧,有的人会说,这就是矫情,坚强点,别去管它,然而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纠结多年,终于被拉去吃药,但是停药后还会反复。
自己陷入一种怪圈中,别人无法帮助,自己无法走出。后来换了新室友,开始跟着她锻炼起来,每天选择视频拉伸身体、睡前跟着音频冥想,在与自己相处中,慢慢地,感受平静。
然而这些并不能带给我真正的改变,事实上,我不相信我能改变。
二、父亲的鸡汤开始改变我
寒假时期,在家每天作简单的瑜伽和冥想,在没有压力下,感受很多平静。但是,论文的大山依旧存在,焦虑症就像猎豹也伺机而动。我只是在暂时的家的温馨中逃避困难。
有一天,父亲无意聊起自己的奋斗史,我无意中听,虽然听过,然而父亲强调的一句话打动了我,那就是,他觉得自己一辈子不该永远爬在地垄沟里,他要改变家里种地的命运。一种完完全全的英雄主义者的形象立在我的面前,我觉得那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倔强。
后面父亲的话才真正启发我,他说他一直琢磨做点什么买卖,种地时也在琢磨,平时也会考察时常,琢磨各个行业的销售情况,于是后来选择销量较大的日用品行业。那个年代,进入21世纪,农村的条件开始变好,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制备日用品。
“琢磨”一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从父亲的故事中找到了力量,也找到了父亲克服困难的方式,于是,我开始琢磨我的论文,后来突发奇想,就是不断打字,逼迫自己去写,这样坚持好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极大的热情去做事,因为感觉自己在主动把控自己的生活。
上学后没过多久,很多困难又开始涌上来,这种打字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不明所以去打,只是在制造垃圾。
尽管遇到困难,然而我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琢磨”。
三、琢磨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习惯的思维模式,习惯的说话方式,以及习惯的行为模式。什么样的思维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有些习惯的思维是错误的,会导致负面的影响。对习惯的打破才是改变的开始。
当焦虑、身体毛病再次不断出现时,是习惯的思维和行动所导致。因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会焦虑,我好像总在应付表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都是现象的话,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不再去不厌其烦寻求朋友的安慰,不再去跑医院查毛病,不再纠结表面的问题,我开始看书,开始想去弄明白问题的根本,开始真正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
是的,就是改变。
父亲想改变自身的命运,我同样想改变自身的命运。
父亲是对现状不满的,他想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
而我享受丰富的物质和学习资源,但是我却无法控制自我的情绪和生活,所以当一个人一直处于困境中无法摆脱时,如果不想痛苦,不想拖累别人,那就说明是开始改变的时候,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体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然有些人是不愿意改变的,毕竟哭一哭,博取同情来得更容易一些。
于是,我带着自己无数的问题,从书中寻找答案。
四、从书中寻找答案
我在想我该如何提升思考力 ?这是我致命的要害,因为所有的习惯思维模式和行为导致我今天的状态,但是我从未思考这些习惯背后的合理性。
我开始在微信读书找了很多提升认知和思考力的书,《认知觉醒》给我带来巨大改变,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思考力对他的生活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我边看边实践。
第一,直接面对自己的困难,走出舒适区。将困难拆解,直到可以把握。
第二,不要用饱和的行动代替思考。这解决了我致命的弱点,不去思考,盲目地努力,收效甚微。
第三,自我反思。这个是解决自我问题的核心观念。能够纠正很多错误的认知。
这本书不乏有鸡汤的性质,鼓舞气势,但是也确实提供了确切的理论和方法。
于是又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进一步强化对反思的重要性。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要强化那些真正带来改变的内容。尤其说道富兰克林写作方法的例子,带来很大启发,想要写好文章,学习别人的文章,按照大概的意思去写,再去和原文对比,找到差距。这正是摆脱了多看多写的模糊的学习方式。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理论先行,自上而下,像金字塔的结构一样写作。有个叫李叫兽的人通过这个方法,不断刻意练习,让自己的习作、演讲极其有逻辑。
之后我又不断带着其他问题去找书。在《医学心理学》里面学会了用认知疗法来为改变或控制自己的情绪。
方法是,写下情景,再给自己的情绪打分,最重要的是自己此刻的思维是什么。
当写下来发现,自己的思维可能是灾难性思维,可能是自己不如别人,可能是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等问题,当记录几次,就会发现自己自动思维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既然论文是我情绪爆发的导火索,那么我就找来论文方法论的书籍去看。发现《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非常好,事无巨细,看到开头的话语就启发我,所写的题目一定是回答一个问题,在找这个问题时就是去学术史中寻找,看别人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于是确定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还有《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同样是告诉我们,怎样充分思考,去改变自己文笔不好、不够犀利、清晰的毛病。
当自己继续练习瑜伽和冥想时,我更想了解系统的知识,于是找来《瑜伽之光》和《冥想》,去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及深厚的文化。
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挑选有兴趣的内容去看,如果真正能看懂以及有帮助就全部看下去,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身需要来阅读。
五、我真正的改变
真正带来改变的就是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带来的是思维模式上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学习和休息。
我不再遵循自己僵化的时间表,累了就休息。我知道思考后的选择比盲目无方向的努力更有用。
2.跳出自我执着的思维,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果断放下。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或者不思考也可以,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思考。允许多元化、多视角地、更灵活地看待问题。这样不会纠结一件事,走不出来。
3.注意自己不自主的思维。这是极其不容易被发现的。比如自己不自主与别人比较,觉得自己差,这样的思维就会导致情绪,产生低自尊。注意这种思维,并改正,就是改变的开始。
4.多关注自己情绪背后的语言是什么。如果有情绪,问问自己想到了什么,从这里就会知道自己的诉求是什么,还有什么未被满足,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
5.多专注自己的潜在语言,还有身体的不适。听听自己头脑总出现什么语言,比如好累啊,或者总说的话是什么,比如好难啊。安静的时候感受身体,可能眼睛酸痛,胳膊酸痛,都需要做出调整。
6.落实自己的任务。不要觉得自己一下子要看完多少书,而是要慢下来,在开始的时候完全可以去弄懂每个字句,然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自己与他的差距等等,思考的越多越好,而不是追求数量。这会让自己更踏实,收获更多。
7.以变好的心态去迎接每天。自己每个情绪都是改变的机会,自己遇到的每个困难,都是自己需要学习,或者改变策略的地方。
每天跳出来反思自己,会明白很多事情,也会改变很多,心态更加积极,更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生活。
比如如果睡眠不好,那么就让自己一天都保持平静,如果不平静,就反思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疾病,就问自己认知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坏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吃药。
每天我都会记录自己身体情况、睡眠情况、情绪情况,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并作出改变策略。
慢慢地自己不再需要外力的安慰和帮助,自己完全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所以,自己以一个更开放的、更多元的,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解决问题,变得更加自信、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