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字都认得,一点儿也没有看懂。明天就交作业了,啊呀呀,怎么办?”
网师的作业是十天前布置的,我不喜欢拖延,甚至还会把有些事情做在前面。可是,这学期每一次的网师作业,我都会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写。
“不懂,不懂,真的看不懂。”《后现代课程》这本书太难了,每一次都是这样的感觉,可是每一次被逼到没有退路的时候,还是能够写出来。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一份作业的出炉,需要下狠心。特别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学困生的时候,更需要任务驱动,限时行动。
对于孩子们的拖延,我们也可以用任务驱动+限时行动。
我毕竟是成年人,虽然网师的作业不交也没人找我麻烦,但是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也就意味着,我是有内驱力。我的内驱力来自于想要发展自己的强烈愿望。
小朋友内驱力偏弱,我们从哪里入手呢?
想起家长们跟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不自觉。出于礼貌,我一般只会笑着跟他们说:“想想你这个成年人,有多少时候自觉呢?”
是啊,成年人尚且需要外驱力,何况小朋友。所以,我的观点是:先有外驱力,再谈内驱力。
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所有的孩子都觉得有趣,并非所有的学习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这就必然产生一种情况:每个孩子都可能有学不动或者不想学的时候。
怎么办?接纳是第一位。但是得马上想办法把孩子吸引到学习上来。这个办法里最好不是讲道理。没有一定的情境,讲道理都是白费功夫。
外力驱动,寻找有趣的学习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找到容易一点的事情做成功,享受成就感带来的愉悦;或者用特殊的奖品诱惑……其实都没有问题。只要不是一直用同一种办法。
其实,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喜欢学习的,他们不喜欢的是那种枯燥的学习内容,古板的学习方式,限制太多的学习场域。然而,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在当下校园里的大班教学情况下,并非老师举一人之力就可以解决这三个难题。
老师能做的,都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事情,为了舞姿更优美一些,老师可以从局部努力,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课程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室里的氛围跟轻松更和谐,心灵更自由。
集体的学习真的需要学习,特别是集体学习的习惯。如果一个班级有上几个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将会无端耗费掉老师的很多心力。为了将班级管理得更为有序,就会不断地跟那些习惯不好的孩子过招。
以前有一个孩子,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要拿着笔玩耍,把笔弄出响声或者敲出声音。家长也许觉得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其实在班级,这个毛病非常影响班级的整体秩序感。大家都在静悄悄地看书做题,他却弄得啪啪响,其余的孩子内心便开始躁动,整个班级就会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中。作业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其实,这个孩子不缺内驱力,很好学,很喜欢动脑筋,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他的成绩始终不能达到优秀,就是因为习惯养成教育跟上。
所以,利用外在的规则去规范学生,与启发学生的内驱力同等重要,甚至在小学阶段,前者更为重要。只要当孩子把那些规则自动化,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更容易获得认可,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内驱力也就跟着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