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是古典老师的新书,也是他继《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的第三本书。在各大电商平台还都为到货的时候,我就先预定了这本书的签名版本。一来是作为双证班F36同学和新精英学员对于古典老师的支持,一来是想看看这次他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可能是古典老师在业内有着极好的口碑,上市之前很多知识大咖都在以各种方式对《跃迁》进行联合助攻,刚刚上市一周就冲上了当当、京东图书排行榜首位。中信出版社授权易仁永澄做了一次线上共读活动,永澄大大集结业内一些“跃迁”大咖与数千网友一起来了次集体跃迁。在恰当的时机,这次“集体跃迁”活跃了相当大一部分爱学习的伙伴,使这次《跃迁》的出版在圈内形成了一种现象级事件。因此,我是先听了永澄的几节“跃迁”共读课程,才集中读完《跃迁》的。
不得不说,《跃迁》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古典老师的认知。我第一次在双证班F36见到他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是畅销书作者、知识网红;等我报名他的新精英生涯职业生涯咨询课程获得职业生涯中级咨询师之后,我对他的印象是富有战略眼光的行业先行者;读完《跃迁》之后,我对他的印象已经变成了具有系统思维的行业高手与成长导师。
《跃迁》中提到了大量的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专注头部资源,抓住高价值高优势区域,知识IPO,走出知识困境,联机学习,提问式学习,外包大脑等。阅读《跃迁》的每个章节都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与收获,我边读边将它们与朋友进行分享,清晰了很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课程研发的思路,不仅加速了课程项目的进度,也让我对于个人与团队成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让我用一篇1000多字的读书笔记来说清楚它带给我的启发,的确是有难度的。但是我可以用结构思考力的方法来谈三个对我影响最大的观点。
一、系统思维,破局思考。
要想弄清楚什么是系统思维,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一组组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的复杂整体。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系统,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系统,我们的每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系统。从传统太极的思想来讲,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此,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脱离不开系统。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输入(摄取)、系统思考、输出(结论)。
在永澄的领读中,他还将“系统”进一步分为“他组织系统”和“自组织系统”。“他组织系统”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功能相对稳定的系统,目的在于帮助人类实现某种工作程式。“自组织系统”指的是没有任何外部输入,只由大量元素之间维持着极简的规律。例如足球场上的人浪,小溪中的水流,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等。它们内部的元素是瞬息万变的,但是表面看来它们的形状却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复杂背后拥有极简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道至简”。
当我们处于系统中的时候,我们容易被思维的回路所左右,从而陷入问题的“轮回”,通俗来讲就是在某个层级上陷入了“恶性循环”。我们只有运用复杂系统思维才能解决复杂问题。要想运用复杂系统思维就要意识到这个“局”的存在。“破局”的话题吴伯凡老师在专栏《伯凡日知录》中也有提及,吴老师将“局”分成了明局和暗局,普通人只看到明局,而高手的对决则比的是暗局,以及谁能看到更多层级的暗局。
二、跳出层级,升维跃迁。
如何看到更多层级的“局”,那就要进行系统的升维。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的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二序改变”。“第一序改变”影响的是状态,是系统内部的变化,不会打破系统的限制;“第二序改变”影响的是模式,是对于系统本身的改变。就像我们做了一场噩梦,无论我们如何挣扎,都是第一序改变,改变的是状态与行为,只有当我们醒来,跳出噩梦,才是第二序改变。
因此,第二序改变才是升维的关键。要想升维,首先要识局,意识到局的存在,才能进行系统思考,捕捉多层次暗局。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因此作为系统思考者,不但要学会逆时间打断负循环和顺时间搭建正循环,还要弄清自身的能力、站位与趋势。如果我们持续努力还没有成功,就应该考虑一下是否站位和趋势出了问题。
三、多层布点,层层可控。
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经常没有头绪,复杂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是解决一个目标就能够达成的。因此对于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将目标进行分解,这是项目管理的思维。
去年我们学校曾经和天津大学药学院的一位教授合作,共同研究选课走班制度下,学生的学业情况表现。他与我提到的方法同这个观点极其相似。他提到在医药化工中,需要对药品产生线进行检测点设置,也就是说,药品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会进行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如果每一个单点检测都是合格的,那么最后到了出厂的环节药品也一点是合格的。同样的,如果对于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业表现进行系统化的多层布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点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这个学生毕业时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然,对于学生的多层布控,不仅是在学校内部,还有他自身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多层布点,层层可控的思维的确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成为高手,不仅需要努力与付出,更需要具备高手的思维。当有些人低水平地重复着努力与勤奋,并以此标榜自己的时候,殊不知高手们早已在更高的维度开始新一轮的角逐。我越来越感到,决定孩子们起跑线位置的不是物质的多寡,而是家长与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