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目的不是发现真理,而是找到方案。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在弹性中的表达。
人其实有两套思维模式:逻辑思维和弹性思维。相比理智的逻辑思维,弹性思维才更有助于我们打破或重新制定规则,更好地实现创新。分析思维不过是个“低级的神”,而弹性思维才是人类思想的宙斯。如果说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让我们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那弹性思维就是让你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透视全局,出奇制胜。
引用了知乎上一段解读
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思维就是这个样子,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到简单。对一件事物的理解,总会呈现出螺旋式的深入。
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可以用这种螺旋深入的方式进行,说明正在使用有弹性的思维考虑问题。这种思维的要诀,在于不要太确定自己知道什么,要为继续探索留下空间。弹性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让大脑放空,远离外界产生的感官输入,关注自己的内心。
认识到 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很容易找到它不够完善的部分。想要找到对的地方,首先要接受其中的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所在。第一重,把知识当做绝对的真理学习;第二重,知道它有错误的地方,批判它、排斥它;第三重,重新把它当做知识来学习,知道它有限正确,也知道哪些知识对自己有用。
能够认识到自己所了解的,永远都是局部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是局部的知识,局部以外的部分,才会分外迷人。那是可以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是可以发展思维的空间,也是自我发展的空间。
对世界、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也可以看做一种知识。我们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它的接受者。思维的弹性,就是承认自己存在局限,积极探索其他的可能性。确定是改变的大敌,有弹性的思维总会留下不确定的部分,这就为改变留下了空间。
思维对环境有两种基本的适应方式,一种叫做同化。用头脑中现有的东西,理解新发生的事物。把新事物修改一下,和原有认知适配。另一种叫做顺应,不改变新事物,改变自己的认知,以此适应新事物。
忽然发现这个和时间管理走向比较融合。时间管理上,把一个人每天所有要做的事情,大致划分成两部分:必须做和我要做。想办法压缩一切必须做,尽力腾出时间,去做我要做。跳脱你的圈层规训更多地从你的自主性出发,去思考:我想要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么样?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句话自勉,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固步自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