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577篇文章
今天这篇文章,源于一个读者的留言,她说:
“S叔,我跟前任分手快1年了,这一年来我始终对他念念不忘,叔你也别觉得我矫情,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们重新在一起,那些原本导致分手的因素还在,分开再聚合,最后一定不欢而散,这并不会给我们的关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可让我痛苦的也是这一点,明知道不合适,但分开后还是想他,留着他的微信没舍得删,每天会点他的头像,偷看他的朋友圈,想知道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很有意思,大多数人分手后,和前任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偷窥朋友圈。
提到前任,很多人是有情绪的。
前任之所以成为前任,说明你和ta之间一定存在“走不下去”的原因。
市面上很多情感文,在聊到“前任”时,就像是统一口径一样,跟大家说,要向前看,放下吧,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尊重。
但这些话能带来什么作用呢?
看似你因此得到慰藉,继续生活,但你仍然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旧情。就像我这位读者一样,一边做到不打扰,另一边还在看对方朋友圈,生活并没有move on,她仍受自己的情绪干扰。
有人说:“这还不是因为你在乎他,你还没放下他。”
这句话非常好用,能让当事人听了立马感动,立马陷入沉思:“哦,看我多专一,我还是喜欢他的。”
当然,也会有人跳出来反驳说:“不是的,他过得越不好,我越开心。”
不管是哪种回答,都是情感里会有的状态,但我比较关心的一点是,你是否从失恋这场游戏中学到点什么,看清点什么?
我有个员工,是从我线下课学员里招来的,她当时来听课,说是要走出失恋的阴影。
问她具体情况,她说之前谈了个男朋友,长得帅,唱歌也好听,刚认识那段时间,大家相处很开心,她特别心动,于是决定跟他在一起。
但在一起之后才发现,这个男生其实特别花心,背着她跟其他女生搞暧昧。她一气之下,跟他冷战,但冷战才第二天,她看男生朋友圈,就发现,对方已经约上备胎去吃火锅了。
她对此很生气,狠心提分手,承认自己遇人不淑,但又想持续偷窥,了解他的新动态,可结果是,男方越来越潇洒,自己越来越抑郁。
这就是很多人,在结束一段情感后,可能会受到的伤害,也是很多人会犯的逻辑错误。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逻辑错误?
对方有魅力,你喜欢,于是在一起,这符合逻辑。
但他对你不好,你看清了对方的本质,还不舍得放手,还每天了解他的动态,给自己增加情绪负担,他发一段伤感文字,你就对号入座,臆想对方暗示自己回头,心情波动起伏……这,就是逻辑混乱。
是什么让你逻辑混乱?
是你认知上的感性,和主观上的奢望。
你喜欢的,真的是这个“对你好同时也对别人好”的中央空调么?
不是的,你喜欢的,是“掩盖掉缺点后,对你一片真心”的虚构人物;
甚至,你怀念的,也是抛开花心之后,他用在你身上的温暖。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测试你从上一段恋情中是否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前任的朋友圈。
容易陷在爱情里的人,是看不到逻辑的,偷窥前任朋友圈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很有可能处理不好。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指的是,你付出了,但没收到回报,于是以前的付出,在现在看来,都已沉没,拿不回来了。
失恋后,特别容易回忆的人,也特别在乎自己的沉没成本。
“我在她身上花了时间,情感和金钱,最后一拍两散,那我的时间白瞎了,岂不太亏?”
所有“付出”叠加起来的厚重感,会放大一个人看待结果的意义。
一旦结果没达到预期,人就会产生落差,而落差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情绪失控,影响工作、生活。
最关键的是,你如果一直陷入自己的情绪,你就很难找到突破口,从而呆在一种叫“混沌”的困境当中。
在感情上心智成熟的人会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我之前问过一位客单价3千一小时的心理医生,她的回答对我的冲击挺大,她说:“心智成熟的人,在感情上,是不容易被逻辑漏洞绊倒的。”
沉没成本其实不是成本,它不过是你付出后没有拿到预期回报的支出,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相反,纠结失恋,看到前任某些动态而受刺激,因此整天不在状态,吃不好睡不好,造成你无法开心地生活工作,这些隐形的、影响你生产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成本。
所以,是建议大家不要去看前任的朋友圈吗?
不是的。
失恋最大的意义,是给人带来心智上的成长。
面对失去,小孩子才有情绪,成年人大都认清现实。
如果你真的有意识地锻炼过自己感性和理性的切换能力,你是不会因为看到了对方的某些内容,而感到遗憾、生气或伤心。
对你来说,这些只是信息而已,跟普通的朋友圈没什么两样,刷一下就过去了。
你已经接受了,ta现在只是个普通朋友,不再事事以你为重,你有更强的心力和逻辑让自己安静,让生活平静。
什么是真正的放下?
真正放下一个人就是,保留对你的回忆,但是不再抱有期待。可以看你的朋友圈和微博,但不会因此打搅自己的心智。
所以说,对待前任的朋友圈,用得着偷窥甚至屏蔽吗?
不,如果我们要看,那就光明正大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