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这本书名气很大,在路上这三个字如今代表的不仅仅是凯鲁亚克的这本小说,它更多的被当代青年人当作一种生活的理念与追求。
面对这么一部巨著,看之前我对它是满怀期待的。我当时在学校图书馆用了三个下午看完了它。第一感觉就是枯燥,整个文章就像一篇流水账,记录了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了旅行沿途搭了谁的车,遇到了什么人,吃了什么东西,晚上去某个酒吧寻欢,然后去下一个地方重复这些事。
第二个感觉是不理解,当时的美国主流文化不能理解垮掉的一代,如今的我同样也理解不了作者在书中所刻画的生活方式。主人公笛安吸毒,偷车,纵欲,滥情,这是笛安选择的路,浪荡子的路。这样一个人,不管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文学作品中注定是要被周围的大环境所排斥的。但是继续往下读,我竟然发现了笛安越来越多的可爱之处,尽管笛安穷困潦倒,尽管他被朋友孤立,尽管与众不同但是他从不居高临下哗众取宠,他依然对朋友无比真挚,依然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依然会奋不顾身地奔向任何一个美丽的城市。到这可能我才刚刚看懂这本书。
看完全书我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可能前文的枯燥就是为结尾的无奈做铺垫。笛安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到故事最后,浪子也要回头了,也要承担起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曾经最反感世俗秩序的浪子,最后也不得不融入到世俗大环境里。这也是凯鲁亚克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整个群体的失落。他们追求的是绝对自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世界的桎梏太沉重了,绝对的自由不可能出现,乌托邦也只是一个美梦。
你无法想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这几乎是一个博爱的圣人形象。可是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的也同样是这一群人。我无法对他们做出对错的判断,因为在路上不在于路本身,乖孩子的路和浪荡子的路本没有高下之分,走什么路是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热爱。
但是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垮掉的一代,生活中的浪子,心灵上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