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余华:一定要用推土机的方式去写作,才会写出伟大的作品
从刚识字的小学生到一百岁的老人,都可以轻松阅读你的《活着》。这部作品适应所有的读者,极少有一部书像你的《活着》那样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群。文字上读起来如此轻松简洁又具有深广内涵和力量的书。你因此总结说,从短处出发,恰恰走出了自己的长处。
之前我是看过余华的《活着》,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刻。它不仅仅只是语言上的轻松简洁具有深广内涵和力量的书。在我读来,它非常贴近生活,这也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我之前一直有一个疑问?一部作品出来,一定要有自己的读者群。那我就想,为什么一部作品出来,不可以适应所有的读者呢?______一部作品出来,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外,一定要让读者从中或多或少的有所受益才好。看到这里,也许我还没有真正弄明白我自己的这个疑问。但最起码,它让我知道了一个答案:一部作品是可以适应所有的读者的。有时候没有必要给自己在写作上受限。
读书多肯定是好的,但是你要读经典作品,这就跟厨师一样,如果那个厨师老是吃那些很不好吃的菜,他自己做出来的菜不可能好吃。你要读经典作品,读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你的阅读感受力就上升了。
这段话让我突然想到了一句俗语“名师出高徒”。名师一定有他(她)高超的技艺,或者说丰富的学识。那么他(她)的徒弟在接受他(她)的教导时,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自然会少走很多弯路。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他(她)的徒弟是站在他(她)的肩膀上的。
阅读经典反而伤害了写作的信心,因为经典作家写的太好了,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能写到那个高度。所以读得越多越不敢写。而余华却说,经典作品,应该是激励,而不是打击你,这样的作家,显然是不够自信,所以就是中国那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大部分作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选择绕开,这就是一种技巧,技巧越成熟的人越会绕,但是伟大的作品是不绕的,而是一点点冲过去,冲过去以后才能有了不起的篇章。
读到这里,我就想,偶尔有这种心理应该也是很正常的吧!对于写作,或者大凡其他事物,我们所处的位置,应该一直都是在学习当中,那么我们也就应该正视这一点,一点一点的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去改正,求得一点一点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让自己壮大。
用推土机一样的方式写作,才会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这句话真让我费解!我琢磨着文中所说:
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当中只有鲁迅,老是读他的自然会讨厌,36岁的时候是重读,才发现他是那么了不起的作家。
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不是一种被迫选择,所以我觉得跟鲁迅的关系也是这样。
新潮小说创作中和整个中国文学中,余华是最具有代表性鲁迅精神的继承者,而余华是1983年发表文学作品,出道五年应该是1988年,但在1996年重新发现鲁迅。在1995年,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收获》的主编说余华的作品像鲁迅的风格。
读到这些,让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有些东西在我们身边已经很久了,且它会让你枯燥无味。而这之中,它已潜移默化到你的骨髓里,而你却不自知。直到某一天,有人提到这一点,引起你的重视再去关注它,才有了新的认识。这让我想到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音乐会在你的作品里表现的如此完美!
音乐渗透在你每一部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中,它是一个内在的文学和音乐、节奏和旋律融为一体的影响。
之前,我在一本书中看了一句话:“天下的事情不一样,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我想音乐和文学创作自然有它的共通之处。这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看你能不能发现,并将之运用。或许,没达到一定的境界,应该是很难想通的吧。
文中说到:
作家创作的好年华是什么时间段?余华说,大约是在40岁到65岁左右。也许很多人都不认同这一点?回到文中开始的部分,“认识3000字都没有,却写出了《活着》,文字如此轻松简洁而具有深广内涵和力量的书”。从短处出发,恰恰走出了自己的长处。有时候坏事会变成好事。
这种事例在现实当中,其实是有很多的。比如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觉得起步晚的时候,其实它是刚刚好的时间。又如,我们在埋怨自己的学历不够时,对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似乎遥不可及便想放弃,其实,它反而应该更加促使你不断的去努力。我自己就有一个亲身的体验,几年前为了锻炼身体,我想到了学爵士舞,因为我对广场舞那些都没有兴趣。当然想学爵士舞是源于我之前看到的一段视频,一位上了年纪的爵士老师,她的舞在强劲的音乐下,简直酷毙了。那时候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学爵士舞。我在视频当中反反复复的看了多遍,找到了一条规律:头、肩、胸、臀、腿,因为是基本步法,所以他每一个部位要遵循一条规律______都离不开前、后、左、右摆动。而每做一个部位的时候,其它部位都是不动的。刚开始我的身子是僵硬的,我试着动起来。慢慢的我坚持了三个月。可喜的是,居然还吸引了一靓仔的观看。还有一些人要跟着学。从这件事上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它最有可能做成。坚持下来,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接下来,又阅读了访谈/余华:写作的捷径。让我收获到了
第一、是不断的写。
第二、作家必须是真诚的,认真严肃的,同时又是通情达理,和满怀同情和怜悯之心。
第三、技巧也是必要的。它可以为自己的情感建造一条高速公路,两边都有栏杆,把不必要的东西挡在外面。
第四、语言的精准。
第五、细节的丰厚。(不管小说的节奏有多快,都不会忘了细部)。
第六、细节的加强。(系部不是靠堆积来显示,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恰如其分的出现,就好比某一个细部突然从整个叙述里明亮了起来,然后照亮了全部的叙述)。这也体现了一个优秀作家的责任感。同时,所具备的作家的宽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不是百草园,也不是三味书屋,而是童年,真正的童年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
相信自己!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坚持走下去,你会离那个遥不可及的梦越来越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