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摘出其中两条我所学习的知识点。
1.传播方式已经发生转变
在这个小章节里,作者提出来直播平台为什么迅速崛起,而且非常火爆。
我想到上学玩游戏用的yy语音,偶尔会点一些直播间看他们唱歌或者喊麦,跟作者开始观看直播的感觉一样,觉得特别low。读完这一小节,我对这些直播的看法就发生了转变。
作者举了个例子,在facebook上有一个视频是两个穿白大褂的男生在对摆在桌子上的西瓜上一根一根箍皮筋,让大家判断这个西瓜什么时候会爆炸。整个直播用了45分钟,在facebook上获得了80万的同时在线观看数量,之后被编成了一个视频,也获得了320万的点击。以美国移动互联网的数量来计算,就相当于中国直播平台上有三四百万同时在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为什么这么多人看西瓜什么时候爆炸持续45分钟?这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这个现象就说明了视频里发生的事件在此时此刻是一个热点,而且它会有最底层观众最底层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临场感,即使在家里面也会有社交参与感,在线观看的同时也会参与互相讨论。
而且观众喜欢反常的事物,一般人是不会专门去用皮筋把西瓜箍爆炸,好比电视上的直播节目,现场或主持人出现状况,这时候的观看率就会飙升的原因是一样的。
现在互联网的本质是降低了出版的门槛,所有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言,因为文化程度或者社会背景等原因,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所以不要轻易的说这一代网络网民无聊堕落。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出版物都会受到管控,只有在偏僻的地方才能买到厕所读物,香港有一份报纸叫《苹果日报》,里面多数是明星的八卦,甚至有两个色情版块,大家都不愿意公开的去看这些东西,但是销量依然很高。因此长期以来国家也没有把我们教育成只看国家让看的部分。
所以说看到某些特别火爆的但内容不行的东西,不要想它如何low,而是要考虑我们是不是明白它表达的东西。一些人看懂了,所以就有了网红公司。
真的了解用户的痛点吗?
作者又举了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创业公司,他们发明出一个可声控水龙头温度的装置,并想将这份样的设备进行市场投放推广。问题就来了,虽然声控可以将水温调在特别精准的温度,但是要不要考虑操控者的普通话是否过关,是不是可以使用方言。温度精准到几度,会不会更容易发生烫伤或冻伤?水龙头本身就很便捷,开合就知道是冷是热,用了这个装置真的会很方便吗?从这个事例上来说明公司就没有找到客户的痛点。
从客户的痛点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今年公司改革重新编辑了一本销售手册,上面把客户分为四个类型:健康型,事业型,家庭型,成长型。
在以往的过程中,我们对客户有一个朦胧的概念,就是根据他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来选择说辞,但是往往因为找不到客户真正的需求,谈成率就很低。一旦将客户细分到这四个类型之后,在对客户进行沟通时,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然后再去问客户最想要改变的是什么?如果是家庭型宝妈型,需要照顾孩子,但是又渴望去成就一份事业的家庭主妇,这时我们在进行产品推销的之余还能说一下公立公司的奖励机制,如何成就事业去自我提升。健康型的人群就一定要产品原料成分,公司科研实力,功效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沟通。
转变思维对待分析第一眼看不懂的事物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