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这样的人 ,说的可能是你也可能不是你。
你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彼此还不太熟悉,你们约着一起出去。
去买奶茶的时候,朋友说喜欢草莓味的,你说你也要草莓味的奶茶。
去买衣服的时候 ,朋友说喜欢淑女的衣服,你也跟着看看
去游乐园的时候,朋友说喜欢玩过山车,你说你也玩过山车。
朋友请你帮忙,你都是满口答应。
无论什么,你都随着朋友的喜好。
反正,你觉得自己无所谓,草莓味的奶茶也不难喝,淑女类型的衣服也不丑,过山车也不难玩,你觉得和朋友相处这样比较好,不需要去磨合彼此不同的喜好,反正自己无所谓。
自然,开始你们相处的特别融洽,总是约着一起出去玩。
后来,你的朋友不再问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奶茶,喜欢什么类型的衣服,喜欢玩什么。愿不愿意帮忙。
你们再一起出去
总是喝这草莓味的奶茶,买着淑女类型的衣服,玩着过山车。你总是需要帮她各种各样的忙。
终于,有一天,你发现,草莓味的奶茶好难喝啊,那一堆淑女的衣服自己从来没有穿过,过山车一点也不好玩。那些各种需要帮忙的事,你并不怎么乐意。
就这样,你开始不开心了,你觉得很压抑,你觉得自己身上充满了朋友的影子。你甚至觉得朋友总是在自己做决定,可是你却不会和你的朋友说你究竟喜欢什么。你还觉得这是你为这段友谊所付出的。
后来,你总是要装做很开心,渐渐的,你越来越不快乐,你觉得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委屈极了。你的笑容假的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你觉得那个人陌生的你都不认识了,你觉得你变得都不像自己了。
于是,你在想一开始为什么不说呢?或者在后面的相处之中不说出来自己的意见呢,喜欢什么口味,喜欢什么样风格的衣服,等等,你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呀。
因为一开始连你自己都觉得,反正无所谓
但其实你并没有那么的无所谓,总是觉得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随和一点比较好,喜欢一样的东西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你觉得这样,就能很好的和别人相处。可是你不明白的是,一昧的附和,只会让自己的建议变的无所谓,让所以人都觉得,反正你怎么样都行,然后自然就没有人问你的意见了。那么往往很多事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与你商量的必要,最终通知你就好了,然而这在一个群体体里往往是非常容易被边缘化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与你当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而到了最后,往往丢了自己也丢了朋友。
我们总是在学着去怎么去和别人相处,却不曾想过怎么去和自己相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在你真正知道自己内心想法,并能够恰当表达出来的时候,我想,你会少很多烦恼的。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快乐,我想他们往往做着与自己想法背道而驰的事情,或许为生活所迫,或许为外界所扰,但终究不快乐。或许你会说,快乐怎么可能那么简单,随心所欲谁不想呢?总不能因为不想上班就不去了,那靠什么养活,总不能因为不想学习就不学,那怎么可能会有进步。这些当然不是你不去努力的理由。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所说的,人这一生,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总是要有希望的,总是要为之奋斗的。
但是,快乐也没有那么难,只有你做出的行为是符合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你去做那件事才会是愉快的。这件事可以简单到是为自己买一件漂亮衣服,拒绝一次不想的帮忙,买一杯自己喜欢口味的奶茶。
确实,有时候说话做事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学会与自己相处并不是说要摒弃一切,任何不顺着心意得事都不去做。我行我素,那样就脱离社会了。
其实,我想说就是,不要让自己成为讨好型人格,真诚的相处中没有谁需要去附和谁,那些需要一昧着退让的关系都是不平等的。不平等之下的任何关系都是不会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