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末,去了趟南京。和朋友一起看了鸡鸣寺前的樱花,还在玄武湖泛起小舟,樱花粉嫩,湖水灰蒙,一旁明长城墙皮斑驳,另一旁市声、人潮攒动。这好像就是南京的气质,在初春,盎然生机的时节,仍留一口阴冬的萧瑟苍凉。一座城市,就像呷一杯啤酒,撇开上面的泡沫,才能感受到内里醇味。
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朋友和我莫名心情低落、压抑,甚至一脸悲壮地进馆。真实惨烈的场景让我切实感受到“毛骨悚然”、“颤栗”这些形容词的深意。数据有时抽象,甚至让人忘记那也是一个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那三个月里,每十二秒,就有一个生命逝去。三十万尸骨,三十万血流,甚是三十万每人给你一块钱…是这么多的三十万。
但南京并不是一个充满仇恨、暴戾、敌对的地方,人们喜欢去新街口逛商场,排半个小时队也要买到好吃的烧饼,没有悲天悯人的矫情,也没有为铭记而铭记的刻意,厚重不是沉重。
出馆,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