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的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混吞早的咽下去,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一直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学期的教学,孩子们进入三年级课程一下子增多了,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还有了一门外语。同时,又增加了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面对着众多的科目 ,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基础知识没有夯实的学生,因为没有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能力,他们不能自己进行提前预习,再加上上课不能专注地、长时间地听讲,所以他们的学习就越发困难。 学习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总是在赶场,这一节课的内容还没来得及消化、理解,下节课的知识又跟上了。
因为本学期专科课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在不断的协调后,我们终于把网络课程与专科课很好的进行链接。我们把财商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很好整合,我利用综合实践课一边辅导孩子们进行讨论交流,一边记录整理,同时教给老师进行网络操作和打卡。 无形中我每周增加了三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班级的孩子受益了,我们的老师学会了网络操作、理解了课程目标和任务,并在我的课堂中汲取了经验,接下来她就也能够把学到的内容辐射到三年级其他的班级了。孩子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会了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汇报;学会来抓关键词语进行记录;学会的根据自己记录的思维导图进行详细汇报。为了让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他们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会了提高效率,学会了互相督促。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掌握知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的朗读和默读)的技能,不单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教材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在小学里,就应当使阅读达到这样的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是看到的是几个词语, 而不应该是一个个的字或单个的词。这样孩子在阅读时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词语连接成一句完整的话,并思考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这种智力上的”口齿不清”,正是由于缺乏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以及边阅读边思考的技能而造成。许多词还没有被儿童透彻理解,只是由于一条很简单的原因:儿童还没有来得及把词好好地读熟并且感知它们的声音,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的表象联系起来。学生既然不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于是也就来不及思考。而不动脑筋、没有思考去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当你细心的观察班级那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总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输入到眼睛和头脑中的文字,能瞬间的转变成图画和形象。他们能很快的理解句子的意思。

眼睛一刻都离不开数万的阅读,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


到了某一教学阶段,学生还应当掌握迅速书写的技能,以便做到一边书写一边思考。

要掌握这样的书写速度,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练习。 应当使书写过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学生达到不必思考怎样把字母连接成词以及他在写什么字母的程度。应当是所写内容占据学生的注意的中心。

在阅读完本节的相关内容时,我也对班级的差生进行了细心的、长时间的观察。 他们在进行词语抄写时,根本没有理解,更谈不上记忆。她们也不像优秀的学生那样记住一个或几个词语然后进行抄写,而是机械地、麻木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这时抄写对于他们是简单的、肤浅的、机械的劳动。

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在听讲的同时就把故事(演讲、解说)的内容简要的记录下来的技能,那就根本谈不上掌握知识。许多情况下,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基本的、但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技能。


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顺利的掌握知识的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

这种关系失调的后果,就是把学生的头脑都让自己变成了一堆僵死的,不再发展的东西,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迁移,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

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对事实的搜集和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状态,即能动的状态——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体系中,自觉地挑选出必要的规律性、特性和定义的状态。

多年的教育劳动的经验告诉我,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的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越是具有深刻的特定性的:学生通过搜集和加工事,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通过收集和加工事实,学生就能走上自我进行智育的道理。

在搜集和加工的事实中,孩子们有了许多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相关的资料和材料,这就要求他们在行动之前,心中要有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并随着自己实际的工作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