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吐肠怎么办?安全防治需三步走!
每年的的春季,在水温7-15℃的时候海参会出现大面积吐肠的现象,海参在受到损伤、寄生虫侵袭、水质污染等应激的时候,身体会强烈收缩,把部分或全部内脏包括消化道排出,就是所谓的“吐肠”。
对于海参养殖来说,吐肠是在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疗的一种海参疾病,外塘养殖海参在每年的春季特别是四、五月份是吐肠的高发期,危害较大。造成海参吐肠的原因很多。
1、消化不良造成的吐肠。在春季是海参生长的最佳时期,它的摄食量大,由于参池天然饵料不足,需要人工投喂饵料,如果投喂的饵料蛋白含量过高的话,容易导致海参消化不良引发吐肠。
2、春季是浒苔、管菜快速生长期,水温18℃会造成管菜大量死亡,管菜含胶质成分较多(海参极爱喜食),死亡后会急剧腐烂成鼻涕状物质,产生大量烷类物质和硫化物,海参摄食后会造成肠炎,引发吐肠,多为“黄肠”。
3、每年的春天是大面积处理敌害、青苔的季节,而且药物残留会顺着潮沟渗透到其他的池塘,这时候海参表现发僵、发硬、停止摄食、嘴缩小、不伸展,同时死亡的青苔、虫、敌害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加速海参的吐肠。
4、缺氧引起的吐肠。缺氧可以导致海参吐肠,缺氧后海参上礁、趴边、体瘦,触手摇摆。水体pH偏低,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海参各方面能力下降,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下存在仰翻、落滩现象。缺氧严重者再加上水母等不利因素,吐肠更严重。
海参吐肠危害性较大,而且吐肠的诱发原因也不相同,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一定的防控措施。
1、在饵料不足时可以培育底栖硅藻(低温硅藻生长素)或配比均衡的发酵饵料(以海带粉或大叶菜马尾藻鼠尾藻为主),来补充饵料,这样更适口易消化吸收。
2、及时投菌,改善底部环境。定期对池塘进行改底,对塘底进行氧化,抑制有害菌和有害原生动物的繁殖。同时拌料内服乐畅桉树精油,天然安全且具有抑菌和驱虫作用。千万不要以一种底质很差的状态进入高温季节,否则会吃大亏。
3、及时增氧,预防海参圈因水草死亡导致的海参缺氧死亡。
4、做好保健工作。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和幸福100,胆汁酸能够促进饲料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海参体质;杜仲叶提取物可以保护海参肠道健康稳定,减少肠道病变,同时可以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减少海参吐肠的几率。
海参吐肠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管理不当,只有在科学管理当中把握住处理好水质,改好底质,增强体质三位一体,为海参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预防好海参吐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