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读懂对方的悲伤和快乐

有关沟通,卡耐基说过一句话:“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听不懂我们的话,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对方的原因。你都不懂我,不理解我,我自然也没有办法接受你。

沟通是相互的,要想沟通有效果,就必须学会先去读懂对方的悲伤和快乐。如果说沟通是一次谈判的话,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美国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在了《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沟通,也是一门学科,跟着罗纳德老师我们也可以学到沟通的技巧,成为一个生活中会沟通的人。




一、沟通,是人人需要的一项技能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从出生开始就需要沟通。新生的婴儿,如果把她放在某处,只是提供简单的喂养,不去抚摸、亲吻和拥抱她的话,婴儿就会因为感受不到关爱而死亡。

沟通,不是简单的言语往来,还包括了情感交流。人类是群居动物没有人可以成为一座孤岛,我们需要沟通,沟通,是人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

生活中的沟通,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思想交流。社交中的沟通具有更明显的目的性。沟通在职业中就是一种必须的工具。

医生的有效沟通可以得到病人的理解,警察的有效沟通可以降低危险的发生。作者从沟通的角度来看马斯洛需求定义,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沟通。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因为沟通不当而产生的负面后果。妈妈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但是孩子有很多课程学习是需要在手机上完成打卡的。所以,他们的沟通应该是孩子什么时间用手机,用多长时间,以及妈妈怎么检查和督导的事情。而不是一昧的批评孩子,或者简单粗暴的拒绝孩子拿手机。

沟通不是一方战胜另一方,沟通是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然后达成和谐的统一。良好的沟通是一项技能,人人需要。



二、良好的沟通可以重塑自我

人际交往中,最可怕的就是“我听说”,这种道听途说的东西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听来的就一定是真实的,隐秘的,带有不可告人的先知感。

有人说,你想了解我,就不要听说,而是听我说。

普通人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沟通可以重塑自我,在一些想了解又不了解你的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真实的、美好的自我来。

原来,你是这样的。

人的一生都在,我是谁和我要成为什么的问题中渡过。每个人都在推销自己,或是推销形象、或是推销理想,总之,都是推销一种价值,自我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阐述自我概念时提到,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与感觉都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就是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一位慈爱的母亲可能是一位严厉的领导,一位懦弱的职员也可能是一位强悍的父亲。人会在自己的角色间转换着不同的心性和无谓的自尊。

作者把以上的角色不同称为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一般人都会在不同的场景内给你不同的印象。比如,你不修边幅的工作了一周,却在相亲之前,换了一套新的衣服还喷了半瓶的发胶。你的形象管理,和你对于环境以及对象的认知有关。

沟通,不仅仅是说话,你的外表、深情、语气都是沟通的助攻。如果你愿意有意识的为沟通做点什么,那么,沟通就会帮你重塑自我形象。



三、沟通体现个人的善与恶

网上有一段话,是说给那些语言暴力者的:“你不是性子直,你只是不善良。”有的人把直言直语说成是诚实,是真性情。其实,这只是你的一种选择。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半句可杀人。说话不是一门艺术,但是一种选择,有关人的善恶。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选择。在与人沟通时,有时候真话和假话都不是一个定义词。真话和假话,是一种选择,根据动机、结果来看的一种选择。

作者说经过多人实验证明,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更为宽容,而对别人的评价往往会苛刻。这没有什么预谋,只是一种心理倾向,被称为“自利的偏误”。

利己,是一种本能。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它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专业的沟通者,都会锻炼自己的客观心。在面临选择语言的时候,不会偏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对方以信任,让对方可以放松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有效的交流。

聪明是一种天赋,但善良是一种选择。生而为人,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沟通中的既得利益者,也要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平衡才能双赢。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是一本有关语言的教科书。仔细阅读,可以窥见自己的沟通问题,明白一些沟通的结症、掌握一些沟通的艺术,读懂对方的喜与悲。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乐,如果能让自己身边的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多一点。这就是沟通的魅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