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朋友圈,你会想到什么?微商、炫富、晒娃、秀恩爱?还是浪费时间、影响工作、不刷心里痒痒?
其实朋友圈属于一种社交媒体,与电子邮件、手机通话、短信等个人化的电子沟通同属于媒介沟通,这其实是一种沟通形式。
我们就以最常见的发一条朋友圈为例,看看如何用高大上的专业术语来解读发朋友圈这个沟通行为。
你的妻子刚刚生了孩子,你和妻子各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一般来说会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如几点几分,在哪家医院,顺产还是剖腹产,男孩还是女孩,身长,体重等等。这一条信息,代替了以前挨个给亲戚、朋友、同事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这其实展现了媒介沟通的“群我特性”,也就是能将个人信息一次性发送给许多人,从而维持联系。
接下来,很多人给你点赞并发表评论,这是利用了朋友圈的“互动功能”,这为进一步的维持沟通创造了环境。
过了几天,出院之后,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你们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可能是孩子身体上的不适,也可能是大人睡眠不足,又或是新手妈妈的焦虑,父母与老人在养育方法上的分歧等等,这时你的妻子很有可能会去“微信妈妈群”里寻求帮助与认同,与具有同样问题的妈妈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缓解焦虑,这些做法都属于寻求“社会支持”,这是因为与有着相同想法或经历而又没有正式联系的人说话,会让我们感觉更自在。
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渐渐有了一些心得,开始晒你们照顾孩子的照片,这些照片肯定都是去除了家里凌乱的背景,再把自己精心捯饬一番,拍下了很多张照片之后,挑选出来的最满意的一张,而且很有可能是用美图秀秀处理过的,这时你是在进行“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在说假话,而是意味着选择自己的哪个角色或者哪个部分加以展现,这是一种策略性的沟通方式,你可能不会展示一切,你分享的只是自己真实的一部分。
因为完完全全地坦露自我是不合适的,这就涉及到人际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自我坦露”和“隐私管理”。“自我坦露”是指有意透露与自己相关的、重要的、不为人知的信息的过程。而“隐私管理”是指人们选择透露或者隐瞒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自我坦露在宣泄情感、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社会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安全问题,建立负面的印象、降低关系的满意度等等。这时我们就需要从坦露对象的重要程度、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影响以及是否具有道德上的义务等方面,来决定坦露的内容、方式和程度。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沉默、说谎、模棱两可、暗示等方式替代自我坦露。
上面提到的印象管理既发生在媒介沟通中,也发生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沟通不仅包括口头上的,也包括书面上的;不仅有面对面的,还有电子媒介的;不仅有表达,还有倾听;不仅有语言的传递,还有非语言线索的表达;不仅有信息的发送与接收,还有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沟通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认同的、社交的和实际的需求,更是一门艺术。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就是一本关于人际沟通艺术与技巧的理论性书籍,不仅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沟通概念以及沟通技巧,而且还附有大量的实例说明。这本书的初版距今已经超过30年,每一版的修订都会添加最新的研究内容,这本最新出版的插图修订第15版,添加了最新的美剧、电影和真人秀节目等案例分析,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唐顿庄园》、《纸牌屋》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极具趣味性,通俗易懂,还重点增加了社交媒体沟通的内容和范围,也就是前文重点提到的这部分内容。
除此之外,本书的两位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将书中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可以说是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看入人里”讲的是与人有关的因素,包括自我、直觉和情绪等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讲的是人之外的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包括语言与非语言线索以及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人之间”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发展与演变,以及沟通氛围的改善与人际冲突的解决方法。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5版)是一本沟通技巧方面的经典著作。虽然书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理论,但穿插其中的大量案例,使得本书读起来并不枯燥,此外对于我们所熟知的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等节目的深入剖析,更能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并提高我们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学生、职场人士、培训人员,也适用于身为父母和子女的普通大众,书中的内容可以让你妥善地处理与上司、同事、朋友、家人、爱人、子女之间存在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处于与他人联结的社会中,沟通——他人的陪伴——不仅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会让我们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