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都会像我一样误会它是跟咖啡有关。事实上它是一个带有隐喻的故事,居然还是跟理财有关。故事的大概让我分享一一道来。
女主角是一家旅游杂志社的副编,名叫佐伊,她先是被一家咖啡店里的画吸引,然后觉得自己不可能买得起。
通过跟亨利的聊天,让她“一步一步致富”。一开始只是以为亨利是个七十几岁依然在咖啡店打工的咖啡师,后来知道他是咖啡店老板,还是这个街区大部份建筑的房东。
亨利并没有用过来人的身份来教育佐伊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引导她说“你买得起这杯咖啡,就能买得起这幅画”,在佐伊好奇想求知时才告知答案。
亨利也没有高高在上地分享着自己早已是富人的态度来要求佐伊,并没有听我的就对了这类的话。当佐伊跟朋友聊起“让帐户自己运行”时,遭到了打击,带着怀疑的态度再次请教亨利,亨利才分享自己的经历的收获。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我们要远离三个误区,①更高薪的工作赚更多的钱,②赚钱需要钱,③别人会照顾你。
先跳出书本,我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做生意越大,表面风光,似乎赚了不少钱,可能只有他自己才清楚欠的钱却越多,而且也有更多的烦恼。
不少人都会看过《穷爸爸,富爸爸》,富爸爸的儿子跟主角说那些游戏是需要有一定财富的人才能玩…(可能有点断章取义,我并不否认这句话,只是他让我想起误区②了)意味着没有一定的积蓄就不能钱赚钱。
在本人还欠着20多万的时候,我也总会想着,我有妈妈,有老公他们不会见死不救。
这三个误区不能纯粹的看表面、看片面。亨利告诉佐伊只要每天省下她喝咖啡的钱,一钱后就刚好存够那副1200元的画作。
事实上不是拿铁的问题,也不是叫我们要抑制住不能享受,而是学会换个角度思考,比如针对佐伊的拿铁来说,是不是可以不喝或选择其他方式去喝省掉这笔支出呢?
所以其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清楚自己的钱花去哪里了吗?有检视过哪些开消是可以减少或被替代的呢?回来故事里,佐伊也很疑惑地看着亨利,难道要做记帐、做计划吗?这也太烦人了啊!
亨利哈哈大笑,他假设佐伊时薪是20美元,拿起餐巾纸随手画了个每月花费的支出比例,告诉佐伊把自己每天上班第一个小时的收入投资自己,然后分别以10%和5%年化率来计算,结果让佐伊惊讶不已。
但是佐伊觉得自己无法省出这笔钱,享利随即问起当天佐伊的花费:合计29.75美元,这里就回来本书的书名拿铁了。佐伊听完亨利的分析,回到家看着去年的生日礼物:家用咖啡机,她一次也没用过,她觉得马上就能用得上了,即使不是今天。
让佐伊转变的也许是第三个因素。在我看来就是你的初心、你的价值观、你的梦想。当然也是佐伊主动去找亨利,亨利引导她想自己最喜欢最天心的回忆,帮她理出自由等几个词语,终于,她决定回拒绝那个更高薪的工作邀请。跟她老板谈判,要每年休一个期刊的时间去自我成长。
期间她除了遇见那个否定亨利年化率的家伙以外;还有推荐她去认识的人,她的那位年纪轻轻就在千万身家的女老板;和受益于亨利的石油大亨夫妇;另一位欣赏她、想高薪挖她跳槽的朋友;最后还有她的妈妈。
最后推她一把的一定刚刚得知胰腺癌晚期的妈妈,妈妈告诉她要为自己的拥有感到快乐,佐伊回想亨利曾说过,“你能喝得起这杯拿铁就能买得起这幅画”。对啊,我拥有很多,去珍视那些已拥有的吧!
故事虽然是虚构,也有一些是作者朋友的原型,书中的图表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经历,他没有写大起大落,也没有大条道理,就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
佐伊的结局是3年后,想知道她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希望大家去读一下原文。在这里我只是凭记忆复述也许还会跟故事有偏差。
但是重点是,我因此而改变了,即使那些存钱记帐年化率等的老话我在2017年学过财富管理的时候已经学过,我却实实在在地再次检视自己。
算算自己的时薪,记了几个月的花费习惯,挑出可替代甚至能省掉的开支,开了“养老帐户”和“梦想帐户”等等。
怎么样,你找到自己是哪“因素”影响到你了吗?